第1480章 我們的光刻機(2 / 2)

因此,對於這種通婚的現象,唐偉東是樂見其成,甚至是鼓勵的。目的就是把挖回來的人,牢牢套在這裡!

幾個學校都處於假期中,看上去冷冷清清的,除了戒備森嚴的研發基地,並沒有幾個人影。

唐偉東隻是轉了一圈,沒有待多久就回去了。他準備去半導體公司,去看望一下那些大老遠過來的、過節沒有撈著回去的瀛洲員工。

做為阿斯麥的絕對大股東,對於他們生產的光刻機,唐偉東自然是優先供應自己了。因此,工廠需要的光刻機,早已經部署到位,並投入了生產。

同時,半導體公司的技術研發,也開始展開了。

唐偉東之所以這麼著急的把半導體生產廠建成,那是因為,在原本的曆史上,兩三年後西方三十多個國家,簽署了一份瓦森納協議。

這份協議有點類似巴統協定。在這份協議中,西方那些國家,對種花家進口的光刻機和半導體技術,做了明確的限製。

要求隻能為種花家,提供代差為兩代以上的設備和技術,加上繁瑣的審批手續和耽誤的時間,等設備到了種花家的手上,代差可能已經落後三代以上了。

唐偉東就是要搶在這份協議的出台之前,將當今最先進的半導體技術和光刻機,先搞回種花家來。

然後可以借著他們的技術,踩著巨人的肩膀,研發自己的半導體技術和光刻機。那將會為自己省下大量的時間,同時,還不會落後他們太多。

沒法說領先或者超越,隻能說先達到夠用的程度再說!

其實,一開始我們的光刻機起步並不晚,甚至還很早。

在六十年代的時候,科學院就研製出了,我們第一台國產的光刻機。那時候,隻有種花和鷹醬,兩個國參與了這一製造過程。

七十年代就生產出了接觸式光刻機,80年我們的光刻機精度,就達到了3微米,基本一直貼近國際主流水平。

後來的倭國、寒國,在那時連這個想法都沒有呢。未來獨霸天下的阿斯麥,更是沒影的事。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就更了不得了,自動接近式光刻機研製成功了,分步投影式光刻機生產出來了,光刻光源甚至已經達到了193納米。

這一技術,僅比國際上最領先的,落後了四五年的時間,更是遙遙領先著阿斯麥。可以說,當時在光刻機技術上,咱們誰也不怵!

然而,很可惜,光刻機的研發,也就到此為止了。

所有人都以為我們的、光刻機的輝煌征途剛剛開始,但誰也沒想到,在那之後就開始陷入長達二十多年的落寞。

斷了光刻機的自主研發之路,原因隻有一個字:“窮”!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