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相關方麵邊學習邊進步,這會兒也在對三農問題進行更廣泛的調查研究,探索和尋找著能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的辦法。
比如,精簡吃財政飯的冗餘人員,刹住鋪張浪費的風氣,從源頭上遏製、減輕農民的負擔。
興修水利,加大對抗天災的能力,減輕水患的侵擾,幫助農民增產增收。
還有發放無息或者低息助農貸款,補貼糧食價格,讓相關部門敞開對糧食的收購,以及根據市場需要,調整種植結構,幫助農民開辟增加收入的門路。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還是推行費改稅、大量取消、嚴厲杜絕,一些地方私自亂增加、收取的費用名目和項目。
由於財政收入的不足,為了彌補虧空和維持日用用度,在很多地方都會設立各種名目,收入各種費用。
比如,屠宰費、排澇費、機耕道路維護費、教育附加費、民辦教師統籌費、鄉村建設費、學生保險費、基本農田保護費、農民戶口費、企業管理費、婦幼保健費,......
嗯,甚至還有減負手冊印刷、製作、宣傳費等等之類的、數不清的收費項目。
這也是農民負擔加重的,最直接的原因!
其實南唐官方也想過很多辦法,來杜絕這種亂收費的現象,比如下發通知,要求堅決取消某些不合理的收費。
但是吧,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你上麵取消了一百種收費名目,費,甚至是越收越多,這讓農民是苦不堪言。
而即將要嘗試的費改稅,則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不管什麼雜七雜八的費用,一概取消,也不準再新增新設,以後就隻收農業稅,極其附加費。
以上這些,說的都是解決辦法,而九十年代南唐的農民負擔越來越重,真正的成因卻是極其複雜的。
首先要說的就是政策因素,從打下南唐地盤來,這裡就開始大力發展經濟,但經濟發展的成果,卻都是落在了地方上,南唐的財政卻是隻出不進,變得越來越窮。
就算唐老板再有錢,也扛不住這種花法啊!
當時的財政狀況是,鄉裡比縣裡好,縣裡比郡裡好,郡裡比州裡好,州裡比南洋大唐特區的財政好。搞到最後,反而是南唐的總財政,成了最窮的!
這樣的情況若是一直持續下去,那帶來的結果,將會是災難性的,比如,地方上尾大不掉,......
南唐財政手裡沒錢,那就搞不了統一規劃,搞不了基建,養不了軍隊,救不了災難,更發展不了科技、國防、教育和醫療,實現不了工業化。
這些可都是關於南唐未來和安全的大事,哪一樣離了錢也不能,哪一樣也不能丟下。
可你總不能讓唐老板一直貼錢養著這裡吧?那豈不是與他打下這裡的目的,背道而馳?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南唐進行了一係列財政方麵的改革。
也就是分稅製改革,將“事權”下放,將“地權”、“財權”、“稅權”全部上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