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曹義(2 / 2)

道人摸了把胡須:“這裡發生什麼事,居然戒嚴了?”

趁守衛不注意,道人足尖在城牆上飛踏,好似一道驚鴻,兔起鶻落間,就越過城牆,入了內城。

可這茫茫人海,怎麼找人又是個頭疼的問題。

“先去趟縣衙?”

“至少先搞清楚,這縣城到底發生了什麼,難道說明玄子師弟,是因為其他事情,這才耽擱的?”

……

“宋頭,有人在戒嚴期間溜進來了,已經查明身份,是道門的人。”

“什麼身份?”

“曹義,字忘秋,法號震陽子,道庭第二十六代弟子,入過朝,陛下曾以其字為號,賜名忘秋先生。”

“不過隨著道庭衰弱,朝內大肆清道尊佛,這曹義才逐漸淡出士林。”

“但其在道庭,地位極高,是道庭真人之下,權力最大的那批人之一。”

宋長風沉吟:“無妨,薑執安那小子,家裡也住了個道庭的人,估麼著尋他來了。”

“朱家滅門案算是結束了,撤防也就這兩天的事,隨他去吧。”

“是。”

……

曹義在縣衙轉了一圈,毫無收獲,路過鎮魔武館時。

傳來一陣嘈雜之聲。

有人在論詩?

說到詩,倒是與他道庭,有些許關聯,曹義出世太久,他想看看,如今大乾詩壇,是否有些長進。

看著眼前兩人高的圍牆。

曹義拂塵一甩。

足下清風自生,將他托舉起來。

“這詩是誰寫的,娘的,真有意境啊,可當詩壇魁首。”

“這麼厲害麼,我怎麼感覺一般。”

“所以說你粗鄙,這詩要是放出去,怕是能夠千古流傳,到底是誰寫的,必須把人找出來!”

“就上午剛散夥的那群人裡唄,我當時還看見他們聚在這……”

曹義聽了微微搖頭。

畢竟是群武夫,對詩的好壞沒有太多判斷能力。

說什麼流傳千古了,哪怕是儒家的那位聖人,都沒留下幾句好詩,也就那群儒生,把聖人放的屁,都奉為經典。

不過天下讀書人,皆歸儒道,確實寫出過幾篇絕句。

但他討厭儒家。

無他,這群混帳成天到處罵人,道尊都成天被批。…。。

這能忍?

先帝就因受不了這群讀書人的嘴皮子,才扶持法家上位,讓儒法兩家互相製衡。

明麵上。

如今大乾糅合兩家的理念,可實際還是以法為根。

若不是百年前,儒家出了位朱姓的大儒,開創格物理念,儒家早就被法家徹底代替了。

而自打儒家衰落隱退開始,文壇也一蹶不振不振。

許多年沒出過向樣的詩句了。

收回思緒。

他突然有點好奇了起來,那泥地上到底寫的什麼詩?

“真是好詩啊!”

“滿室天香仙子家。”

邢宏泰閉著眼睛,邊念邊搖頭晃腦,一幅仙居雅閣,焚香沐春的的畫麵,瞬間侵入腦海。

“一琴一劍一杯茶。”

這樣的環境下,彈琴品茶,確實再合適不過。

劍則為君子之器。

巧就巧在,它還能象征力量與決斷,所謂君子藏器於胸,待時而動,又不失風雅,確實妙哉!

這兩句相輔相成,看似寫景,實則喻人,以抒心中意。

曹義這下子真有些驚訝了,嘴裡反複念叨著,放在整個大乾詩壇,都是非常能打的存在。

到底是誰有這水平?

邢宏泰等人,早就發現了趴在圍牆上的曹義,不過對方身份清白,眼下也沒啥需要遮著掩著的。

他繼續念道:

“羽衣常帶煙霞色,”

“不染人間桃李花。”

全場皆寂。

曹義聽了整個人如同雕塑,直接愣在圍牆上。

不止是他。

哪怕已經看過一遍的邢宏泰,與鎮魔司眾人,此刻再聞此詩,還是渾身起雞皮疙瘩。

神前三炷香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筆趣789】?xiaoshubao.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