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9章 艱難的風鈴製作(1 / 2)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林澤便抖擻著精神,正式開始編織。

原以為結束了昨天做篾條的環節,今天的編織,因為有在係統世界曆練的基礎,不會太難。

然而…

僅僅是打頭陣的鋪篾條,就是個棘手的難關。

對照山景圖上的色彩構成,林澤將不同顏色的篾條進行鋪展,因為材料本身就細,所以他也特意留了個心眼。

全神貫注地捏起對應顏色的篾條,一根接著一根,穩穩當當地排列開來。

雖然篾盤的寬度不過十來公分,但密密麻麻的篾條,卻足有數百根之多,耐心、眼力缺一不可。

整個過程,林澤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邊排列,邊小心拿捏著篾條間的距離,保證均勻,否則,多一分則寬,少一分則窄。

以往的竹編,篾條粗壯,在編織時篾條間留存的空檔,稍有點經驗的師傅,用眼粗略一掃,心裡就有數了。

可眼下,碰上這細如發絲的篾條,情況就不同了。

絲與絲之間的空隙,必須精確到毫米級,尋常尺子比劃上去,因為刻度太粗,根本派不上用場,必須要用到那種特製的尺子。

每次測量,林澤都得把腦袋湊近,鼻尖近乎快貼到篾條上了,然後死死盯著尺子上的刻度,大氣都不敢出,唯恐一個呼吸,就導致排列好的篾絲錯位。

這活兒,太費眼,也太熬人,也難怪阿嬤不再碰這些活計了,上了年紀的人,就算是有心,這眼神也跟不上啊。

不知道過了多久,篾條才算鋪好。

然而,固定它們同樣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用膠帶粘貼篾條底部的時候,手需得穩得像釘在桌子上似的,不能抖,動作幅度還得小,不然引得空氣流動,那好不容易鋪整齊的篾條,“嘩啦”一下就會四散開來。

按照阿嬤的說法,這活兒就得一氣嗬成,中間不能出任何岔子。

全天時間,林澤便耗在這上頭了。

儘管所有流程都做得小心翼翼,可狀況還是頻繁出現,膠帶不是粘歪,就是一貼上去,所有的篾條就都亂了。

再重新鋪時,又是不小心,篾條飛的飛,亂的亂。

“你看看吧,這活兒可不簡單。”

梅瑛偶爾乾活兒看到,忍不住來勸。

但林澤總是一句:“時間都花出去那麼多了,要是做不出來,不白浪費了嘛!”

可說完,他的心裡也直懊惱。

本想著不就是個小掛件嘛,哪曾想做起來會這麼難,而且鋪展篾條這活兒,還一點兒捷徑都沒有。

係統世界裡,那將近一年時間的曆練,就已經夠折騰人了,現在看來,那真的隻是上課內容,教的是“1+1=2”的基礎,現實裡真正實操,卻要證明“1+1為什麼等於2”。

怪不得現在搞竹編的人越來越少,太磨人了。

反反複複,幾個小時過去了;…。。

再來來回回,天也黑了。

林澤的胳膊又酸又麻,就像被灌了鉛似的,好在,總算成功固定好了篾條。

他長舒了一口氣,定了定神,準備正式進入編織環節。

這一步,對林澤來說,倒沒有什麼難的,畢竟在係統世界裡,練的就是編織手法,所以無論是手頭上力道把控,還是說篾條色彩的搭配,對他來講都好過開頭排列鋪展的那一步,無非是在切換不同顏色篾條的時候,眼要尖、手要快,力度把控得恰到好處。

好在這些要點,經過係統世界那番曆練,林澤早已爛熟於心。

雙手開工,使起傳統的挑一壓一編織法。

林澤的十根手指頭,在篾條間翩躚起舞,如同鋼琴大師的手指在琴鍵上跳躍,馬不停蹄,交替穿梭,嫻熟的動作快得隻留殘影,一根根篾條也在這行雲流水的動作下應聲而起,時而被輕巧挑起,時而被穩穩下壓。

隨著動作的不斷推進,一副絢麗的山景圖在一點點地清晰呈現。

……

第二天,梅瑛像往常那樣,伴隨著幾聲雞鳴,早早起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