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跟唐依依的聊天之後,林澤趕忙鑽進係統,開啟那正式的第三節課——編織造型與結構。
從名字上來看,他大體能猜測到這部分的內容不簡單。
不過曆經前麵兩節課,在身心和精神上遭到前所未有的折磨後,林澤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
【編織造型與結構課程正式開啟…】
這部分的內容,主要由平麵造型、立體造型兩大模塊構成。
其中,平麵造型分圓形、矩形、異形三個部分,像是課程中要完成的竹編鍋蓋、竹編扇子作品,對應的就是圓形和矩形,花瓣形則對應異形。
至於立體造型,就更為花哨了。
簡單的有竹編盒子、竹編籃子,複雜點的,有竹編製作的動物、雕塑,另外組合造型涵蓋有竹編屏風、竹編花籃這些。
……
穿越進係統世界,時令正好是末春,小院裡種植的水果蔬菜已冒出新芽,早開的花兒也綻放得歡實,蜜蜂、蝴蝶到處亂飛,多多則在那裡,撒著歡地追著蝴蝶,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看得人心裡都情不自禁地暖和了。
隻是林澤卻沒心思看這些,因為他的眼前,正堆滿了竹編材料,還有個半成品的竹編蓋子。
“阿澤,你現在的編織技法已經有了基礎,接下來是更難的進階部分,需要你完完整整,從0到1製作出任何形狀的竹編作品。”
梅瑛說道。
“嗯!”
林澤點了點頭,上手開始嘗試。
在竹編技藝的世界裡,編織手法技巧,編織造型結構兩個模塊,雖然相輔相成,但又各有難點,相較之下,後者的挑戰更似一道道險峻的溝壑,難點是全方位並且錯綜複雜的。
就像是眼前這隻竹編蓋子。
圓形結構,在平麵造型中看似是入門級,然而竹篾縱橫,稍不留神就會交叉混亂、固定鬆散,想要達到跟梅瑛做出的樣品那樣形狀規則,林澤的試錯,可足足有幾十次。
梅瑛在旁邊一遍又一遍教學,手指怎麼捏、怎麼壓、什麼時候撥一下,固定的點在哪兒,可謂事無巨細。
林澤也就跟著一遍一遍地學,一遍一遍地練,即便熱得渾身是汗,衣服濕透,手指也被篾條劃了好多口子,他依然在做。
折騰了半天,好歹算是弄出個蓋子的樣子,雖說不怎麼完美,可也有點模樣了。
……
茶盤,則是矩形編織結構中一個典型的作品。
編織過程對目前的林澤來說,已經不在話下,難的是收口階段。
這一步,考驗的是技藝與耐心,收口太緊,竹篾會相互擠壓,出現斷裂或翹起的毛邊,容易劃傷手指不說,還會破壞作品完整性;
太鬆的話,矩形的邊角就無法穩固成型。
所以,突破這些難點,林澤就得時刻留意力度的把控,收口前多預留調整空間,然後就是曆經多次磨煉。…。。
而在異形平麵的結構中,考驗的,就不再隻是編織者手上的功夫了,更需要他有設計構思的能力,通過腦海中勾勒出作品的大體輪廓,然後再貼合預想形狀,利用手上的篾條來實現。
挑燈夜戰、反複拆編,這基本上就是林澤在進行這項課程時,循環反複做的事情。
……
步入立體造型領域,僅僅是開始的簡單立體結構搭建,便是棘手難題。
像是一隻方正的竹編盒子,底部與側麵銜接,篾條的走向,需要從二維走向過渡到三維契合。
如若角度有半點偏差,就會導致成品盒子高低不平、縫隙過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