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飛快,眼看還有七天過年了。這日正是小年那一天,好多人家沒有多少積蓄,還要把年過得像樣一點。從進了臘月就開始準備過年的東西。
比如一個離西北八百多裡地的一戶農民家庭,用攢了好久的葷油,切了幾片臘肉炒了一個大白菜,還有一盤大蔥炒雞蛋。外加兩樣自家醃的鹹菜。再包一頓大蘿卜油梭子餡兒的餃子。
一家人圍坐在桌子邊,看著有油花的炒菜,黃燦燦的雞蛋,有肉味的餃子,竟然感覺這是無比的美味。一家人團團圓圓地過一個小年。期待灶王爺上天,多說說好話,保佑一家人來年在新的家中,能夠過的富足,天天能吃得上飽飯。今年這個年是一家老小在家鄉過的最後一個年。
他們是眾多打算遷徙到西北的家庭之一,也是這些家庭的縮影。
因為這樣非常困難的家庭,都想搬遷到邊境去。那裡給房子,給土地,孩子們可以學技術,也可以入學堂將來參加科舉考試。
這個決定。已經是一家人反反複複商量的結果。與其在家裡苦苦的守著那三畝薄田,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貧苦日子。還不如闖出去,掙得一份富足的家業。
這些家庭都是聽到那些從北邊回來的老兵做了宣傳之後,才動了心思的。原本他們也很猶豫,不敢相信那是真的
不久卻發現,城門口貼著衙門下發的告示。寫的內容就是如果有願意遷徙到西北部端敬王封地的農戶,可以得到的各種優惠。既然這件事情是真的,那些在家鄉沒有發展機會的農戶們都動了心思。
因為正趕上過年,所以都決定在家鄉過最後一個團圓年,告彆家鄉父老,舉家搬遷到西部或者是北部。官府會給他們開官憑路引。
這些衙門之所以這麼配合,是因為朝廷下發詔書,如果各地人口向西北部遷徙,每遷走一戶,留下的土地可以充公。由當地衙門在賣給留在當地的農民。賣土地的錢就留作衙門的日常開支。另外,每遷走一戶,給當地衙門補償十兩銀子。
對於這些貧困地區來說,貧困人口遷走了,對他們就是減輕了壓力。剩餘的土地和獎勵的銀子可以作為府庫私銀,供衙門使用。這樣的好事,衙門的官員當然願意配合了。
這個方法也是厲莫寒想出來的。要想人家放人,促進人口向西北遷徙,就要給原住地的衙門一些好處。
事實證明,厲墨涵的這個想法非常可行。因為是官府承辦的遷徙,所以會提前將要遷去的人口數量,每戶的人員構成都登記在冊。提前快馬送到邊關六州府。讓當地的官府提前安排。
蕭雲嫣責成當地政府招攬工人,提前建房子。
新村莊建成一排一排的。單門獨院。每一個村落特彆規整。根據每個家庭的人口,確定三種戶型。做成大中小三種院子。
肖雲燕要求,每個標準大院子是主房六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倒座三間的青磚黑瓦四合院。院子裡有一口水井。至少十六人以上的大家庭,才可以入住這樣的大院子。
中等戶型,主房四間,東西廂房和倒座各兩間,就是一個小四合院。中間有一口水井。適合五至十五人的中等人口家庭入住。
還有一些小戶型,四口人及以下的家庭,或者單身,隻有主房三間,一個倉房構成的小院子。兩家共用一口水井。
所有戶型自家是沒有菜園子的。所有人家的菜園子都在村子的兩邊。也是按人口分配,每人三分菜地。
如果想要飼養畜禽。那就在主房的後麵,每家配備一個豬欄。雞舍,鴨舍和牛棚。
基本家具和床褥全部配備好。幾乎達到了拎包入住的標準。
一開始定建築標準的時候,蕭雲嫣提出這個建築標準,所有的人都驚訝了。特彆是那些泥瓦匠和木匠紛紛勸說蕭雲嫣,這個標準太高了。在普通的農村,相當於小地主的家宅。
蕭雲嫣闡述自己的想法:“既然人家拋家舍業投奔到我們這裡,自然要給他們家一般的溫暖。雖然新家的標準有些高。就是因為這樣,才會吸引更多的人來到我們這裡。
沒有人,大片的土地是荒廢的。百業待興,沒有人口勞動力作為基礎,也無法實現興旺發達。我不差銀子,既然做就要做到令人滿意。”
可是當地的農戶們有些眼紅了。他們的房子雖然經過修繕,可是也沒有新建的四合院那樣氣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