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男女混在一起,那出事的幾率會更高。她們妥協了,打算聽從王妃的安排。
隻要每日下工可以與自己的男人見一麵就好。隻要夫妻倆能一起出去,賺雙份工錢。她們是十分願意的。
女人們開心不已,認為既然這個問題解決了,其他都不是問題。
隻不過,蕭雲嫣並沒有她們那麼樂觀。還要考慮的是,婦女們大量離開封地,隻留孩子和老人,安全和生產都會出現問題。原本一家一戶開荒的那些土地,隻扔給老人,孩子怎麼可能種得完?
這個問題是要考慮的。不能本末倒置。雖然賺錢重要,可是糧食和土地同樣重要。畢竟是農耕社會,不是工業社會。糧食和土地還是安身立命之本。
蕭雲嫣將這個問題提出來之後,女人們又沉默了。她們想互相商討,找出解決辦法。
實際上,即使他們不離開那些土地,如果,沒有男人在家,耕種起來同樣是非常困難的。
畢竟在外麵做工的男人和女人們所做的工作是不能直接扔下,回來春種秋收的。
蕭雲嫣看到婦女們雖然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仍舊不想放棄外出的機會。決定幫他們解決這個難題。
封地有大量的軍隊駐守。現在處於和平時期。軍隊雖然仍舊需要每天操練,確保軍隊的戰鬥力旺盛,時刻來之能戰。畢竟不是戰士,還是有很多空閒時間的。
蕭雲嫣打算利用這些空閒時間。軍隊一半駐守部隊,一半出來耕種,輪流交替。由軍人們幫助百姓耕種。效率高,可以使用更多的新農耕器具。又可以。讓這些軍人們多一項收入。
軍隊幫助農戶耕種,也不能是免費的。誰家願意讓兵士們幫忙耕種,每畝地出五百文春耕,五百文秋收。這個收入就當做兵士們勞動的報酬。
封地的農部官員曾經統計過,封地裡耕種糧食的土地,每畝地可以有純利潤二兩半到三兩左右,高出外麵三成。
耕地裡的糧食質量不錯,蕭雲嫣命屬下大量收購,都賣給其它各大洲了。
雖然各地都是平價糧倉,可是相對於產地價格也是翻了幾倍,去掉運輸、倉儲、店鋪、人工成本,利潤也超出一倍於收購成本。
因此,蕭雲嫣吩咐下屬,在封地收購百姓糧食的價格也要比外界高三成。
婦女們都會算賬,大家一致認為,付給兵士們的工錢並不算高。婦女們當然覺得還是很劃算的。
因為他們出去做工,王妃給的工錢是非常高的。男人們一個月最少的也有三兩銀子。加上年終獎,每年出去打工的男人最少的都能賺100多兩銀子,多的甚至能達到幾千兩。
作為女人,她們也不甘示弱。至少一年也能賺個六七十兩。因此,她們願意付出那些耕種收獲的工錢。這個問題解決了。
最後就是孩子們的教育問題。
如果,隻是大一點的孩子帶小一點的孩子,老人幫忙照看吃飯,洗衣服這些瑣碎的事情。那不是蕭雲嫣想要的結果。
她不允許自己封地裡的孩子荒廢學業。父母不在身邊,更需要有專業的教育人士幫助教育管理這些孩子。
蕭雲嫣同樣會幫她們解決這個問題。從北川其他地方招募大批的秀才舉人來封地,在書院學堂任教。將這些孩子分地域集中起來進行教育。
同樣並非免費。父母需要每個月出一兩銀子,餘下的開銷由官府出錢。
孩子們吃住都在學堂,四季衣物,文房四寶都不用父母出銀子。
隻要是蕭雲嫣和厲墨涵的下屬,他們的孩子都有資格進入這樣的學堂和書院。
隻有休沐的時候,孩子們才可以回到家裡,讓老人享受一下天倫之樂。孩子們也與爺爺奶奶親近親近,感受一下家庭的氛圍。
否則,年輕的夫妻走了,孩子們進學堂了,老人們單獨在家裡會非常孤獨。
蕭雲嫣決定每旬一輪回,上學八天,休息兩天。如果下旬隻有九天的,就上學七天,休息兩天。
這樣的安排令婦女們開心不已,孩子們有地方讀書學習,生活有人照管。她們更加放心了。
沒有一個人懷疑,王爺和王妃的學堂,可能對孩子們有一點點不好。
她們甚至覺得,蕭雲嫣和厲墨涵這對親王夫婦,對封地內孩子們的態度,比父母對待他們都要負責任。即使父母在家,孩子們也沒有享受過這樣好的待遇。
既然擔心的問題都可以解決,那剩下的就是這些婦女們技能的培訓。
原本也隻是對封地內的孩子們進行了技能的培訓。無論男孩女孩,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教育。男人們願意學習技能的,也都可以免費學習。隻有已婚的婦女並沒有接受過這方麵的教育培訓。
女人們外出當差,首先要考慮他們家男人在哪裡做工?那裡的作坊什麼樣的工種適合女性?然後相進行相應的技能知識培訓。
因為是一群女人,所以可以找年歲大一些的男性師父,教給她們技能,不必擔憂名譽問題。
蕭雲嫣考慮到人性的問題說:“如果夫妻倆不想各自分開住宿舍,可以出一半的錢租用夫妻宿舍,另一半費用由作坊支付。
有這樣的安排,當然更受婦女們的歡迎。年輕夫妻,誰想分開住呀?多花一點錢也沒有什麼。
總比他們在家照完顧老的還要照顧小的,家裡外麵都由他們來承擔,還要受到各方麵監視,好得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