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1章 計劃經濟(2 / 2)

逍遙侯 大司空 8983 字 9個月前

女真人,先後兩次傾覆漢家天下,教訓可謂是異常慘痛。頭一次,野豬皮不僅製造了靖康之難,而且占據了肥沃的黃河流域,將宋廷驅趕到了東南一隅苟延殘喘。後一次,野豬皮更是令人發指的竊居漢家正朔,長達近三百年之久。

移民們暫時無法理解李中易的“殘暴”行徑,明裡暗裡將李中易視作寇仇,李中易也都完全可以理解。

所以,在田埂上轉悠了很久的李中易,在一陣輕風拂過全身的同時,心裡悶氣隨之消散一空。

一直緊跟在李中易身後,卻沒有多嘴多舌的葉曉蘭,見男人的臉色已經恢複了常態,她不由暗暗挑起大拇指,佩服男人的博大胸懷。

葉家世世代代都居於幽州,幽州的韓家,其實才正經的是外來戶。

從出生開始,葉曉蘭就一直生活在幽州,她看似過著人上人的生活,契丹人對她們家也還算是有些禮遇。

但是,自從葉曉蘭懂事之後,不管是家中長輩的教導,還是史書裡的記載,無一例外的都在提醒她一件事:在幽州,她們葉家看似門庭高貴,實質上,也不過是契丹人的奴仆罷了,始終低蠻夷一等。

“爺,等到您真正的平定了天下,讓他們過上比幽州更富足的生活,他們必定會認識到今日之非。您不是常說,先天下之憂而憂,而天下之樂而樂,那些愚民們遲早有一天會徹底醒悟的。”葉曉蘭畢竟是飽讀詩書的女文青,不僅字寫得漂亮極了,而且引經據典誇人的方式,令人格外的受用。

李中易不由莞爾一笑,範仲奄的憂樂說,那可是膾炙人口的經典絕篇。當日,他無意中吟出這句絕篇之時,葉曉蘭整個人都癡了。

隨即,李中易不由自主的聯想起,他故意設下絕聯的陷阱,誘騙葉曉蘭這個女文青主動獻出紅丸的昔日妙事。

“小葉子,你偷學了爺的妙句,該當何罰?”李中易露出邪魅的笑容,盯得葉曉蘭心裡直發慌。

“爺,前兒個,韓氏沒把您伺候好麼?”葉曉蘭滿是醋意的責問,倒把李中易逗樂了。

他心想,韓湘蘭被他喂飽了,鄭氏卻喂飽了他,娘的,真是三十如狼,四十如虎,讓人吃不消啊!

見男人沒吱聲,葉曉蘭文青的小脾氣頓時上來了,嘟著紅唇說:“獾郎一直哭鬨著要爹爹,可是,他的爹爹卻在彆的女人懷裡……”

李中易見四周都是親牙,便毫不遲疑的將葉曉蘭攬進懷中,賞了她一個大大的吻,輕聲調笑道:“你回去告訴獾郎,他的爹爹今兒個一定去陪著他玩耍,順便慰勞慰勞他的娘親,如何?”

“放開奴家,當心讓人看見,那成何體統?”葉曉蘭心裡已是千肯萬願,嘴上卻與心事完全相反。

李中易吃吃的笑,難怪《倚天屠龍記》裡的殷素素要告訴她兒子張無忌,越是漂亮的女人,越會說謊。

“小葉子,我怎麼覺著,你的那裡越來越圓,越來越大了呢?”李中易故意捏了捏葉曉蘭的隆臀,這小娘子自從生了兒子之後,該凸的地方越發凸出,該翹的部位也越來越翹挺,手感真心上佳。

“爺……您壞死了,奴家不來了……”葉曉蘭羞澀難當,想掐住男人的耳朵撒撒嬌,卻終究沒敢下手。

李中易哈哈一笑,自從女文青生了兒子之後,膽兒比以前肥壯了許多。以前,葉曉蘭不敢暴露的女兒家固有的各種裝,如今也慢慢的顯露了出來。

以前,李中易並不通農事,隻是,占領了高麗國之後,高麗人令人發指的落後農業水平,逼得李中易絞儘腦汁的想辦法。

花重金請中原的老農來高麗國,竟然處處碰壁,原因是李中易起初沒想到的,但又合情合理的故土難離。

在這個時代,隻要不是天災人禍,逼得人過不下去日子了,沒誰樂意離開自己的家園。

好在時任開封府左廳判官的劉金山辦事得力,既然花錢都沒有老農願意去高麗國,那麼,就隻能從罪犯、刑徒或是負債累累的良民之中去撈人了。

就這麼著,總算是募集了幾百名老農,遠渡重洋,去高麗國指導各地的農業生產。

自從,李中易強行帶回了幾十萬幽薊的移民之後,這些老農又跟著回國,到了平盧。

俗話說的好,一方山水養一方人,尤其是農業生產,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

平盧地區和開封的地理位置相近,氣候條件也大致一樣,在高麗國隻能勉強指導增收的老農們,到了平盧的地界,頓時找到了熟悉的泥土氣息,他們指點起農事來,可謂是駕輕就熟。

目前的農業生產,基本還是靠天吃飯,自唐代傳下來的曲轅犁,也隻解決了翻土深耕的問題,擴大的產量相對有限。

在高麗國的時候,李中易藏著私心,不樂意高麗棒子們的農業技術,太過先進。

到了平盧的自家地盤上,李中易一直揣在兜裡的人工製肥技術,也該派上大用場了,這也是他最近不斷走向田間地頭的根本原因。

李中易畢竟隻是個名醫,而不是專業的農業學家,他所掌握的化學知識,大多隻涉及到藥品領域,而無關化肥的事。

不過,儘管不懂通過化學手段製造化肥,但是,跨越千年的見識,恩賜了一個極其重要的綠色循環理念。

化肥分為化學化肥和天然化肥,工業化的化肥製造工藝,李中易顯然是一竅不通。

不過,增加天然化肥的規模,李中易倒是早有成熟的想法。

人和生畜的糞便,經過發酵之後,都是綠色蔬菜、瓜果和糧食的最佳肥料。

李中易和老農們有過很多次的深入交流,收獲可謂頗豐。在這個時代,也沒有所謂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當朝李相公願意放下架子,和土老農們親切的閒聊,老農民們描述他們的多產方法,惟恐不詳細,惟恐步驟不清楚。

老農民們說的方法,也全都被記錄在案,並用活字印刷成了小冊子。軍政學堂的學生們人手一本,並作為必修課,通過理論考核,並實際操作之後,才能畢業。

李中易比誰都站得高,看得遠,在工業化大生產連影子都看不見的當下,逼著軍政學堂的學子們苦學農事,將來才有糧食大增產的廣泛基礎。

在小農經濟時代,農業生產有個鮮明的特點,那就是碎片化。除了良田千頃的大官僚大地主之家,一般的自耕農,他們擁有的農田,多則幾十畝,少則僅有幾畝薄田。

如果,當官的隻懂爭權奪利,對農事一竅不通,就根本不可能因地製宜的安排本地域內的農業生產計劃。

計劃經濟,這個已經被汙名化的名詞,在農業時代,其實有著遠超想象的劃時代意義。

客觀的說,由於大周的田稅和租賦製度的嚴重不合理,導致的後果也非常嚴重。

比如說,山區地帶和平原地區相比,上交的皇糧國稅,即使酌情減少了,但山區農民的實際負擔依然比平原地區重得多。

又例如,同樣是平原,靠水的上等糧田,一般都被達官貴人,或是有錢有勢的大地主所霸占。然而,他們幾乎都不向朝廷繳納賦稅,可謂是肥得流油。

然而,朝廷養了無數的冗官和冗兵,這麼多張嘴巴要吃飯,要穿衣,要娶妻納妾,錢從哪裡來?

最終,各種苛捐雜稅,全都被轉嫁到了原本就苦不堪言的自耕農身上。長此下去,當自耕農活不下去,轉化為流民的時候,天下就要大亂了。

由於戰亂紛繁,平盧地區的大官僚和大地主們,要麼被亂軍所殺,要麼逃離本地去了外鄉定居,這就給李中易留下了大搞農業計劃性生產的足夠空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