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欒城改造計劃(2 / 2)

但如今的老皇帝也彆無他法,他現在也無法產生新的立儲想法,特彆是大皇子謀反之事,本身就透著蹊蹺,都是位居東宮之人,何來謀反之說。

然而在以韋丞相為首的權力中心操控下,很快太子趙康意圖謀反的證據便被堆放在朝堂上。

老皇帝心中知曉這裡麵有貓膩,但也未為當時的太子辯解。

其一,趙康身為太子,輔政多年毫無建樹。

其二,身邊之人看似皆為能臣誌士,但都浮於表麵,毫無擔當精神,這也是太子被人構陷,卻無人敢於出麵辯駁。

其三,對待自己的兄弟,也無耐心,當時趙生放在他身邊,在老皇帝眼中,趙生是最安全的一位,將來輔佐太子,定然忠心,可太子卻對其不聞不問。

所以在太子趙康轟然倒塌之時,老皇帝趙珩槺便沒有想救他的念頭,可看到二皇子趙偉的所作所為後,心裡更是涼了一大截。

如今的皇宮裡,太子被廢囚禁在後宮之中,二皇子已然成為輔政皇子,三皇子已就藩燕京,四皇子趙宏就藩彭城郡。

五皇子趙恒,自幼體弱多病,在韋貴妃的求情下,一直留在皇宮,如今也有二十二歲了,分封為楚王,但從未去過自己的封地。

趙珩槺其實很看好趙暉,在燕京這些年將北夷之地治理得井井有條,尤其針對匈奴南侵,幾次都將其擊退。

近五年來,燕京的軍備擴充到了二十五萬人,而這僅僅隻是燕王的府城親兵而已。

與他相呼應的異姓王李信,也不過二十萬大軍,與燕王不同的是,鎮北軍身負堅守邊疆的責任。

趙縣距離定州郡很近,也就一百多裡的路程,此次軍儲的糧食製造就放在了定州郡與趙縣之間的欒城。

因為是軍儲糧食,這件事又是郡主對接的,定州郡王將欒城冊封給了李淑雅,作為郡主府封地。

欒城其實不是一個城市的名字,而是一個小縣城的名字,由於離正定郡太近,大家似乎都忽略了這個地方。

被指定為軍儲的基地後,趙生最初的想法便是重新打造欒城,既然是郡主的封地,李淑雅也就是城主。

欒城也是三蘇故裡,具體來說是位於欒城縣城西北的南趙村和蘇邱村。

趙生以這兩個村為目標,直接向東移出了五裡地,建設出一個占地千畝的軍儲生產基地,而且這裡靠近一條河道,趙生打算在這裡建造一個水利廠。

這個時代也有人利用水力資源,但多數是水位差較大才能實現。

趙生既然想用水力,至於究竟是水利石磨,還是其他,趙生暫時還未考慮,但對河道的改造這個任務是必須的。

他可不傻,以為放幾塊木板做個風車就能帶動龐大的機器,河道必須改造成能夠形成水流,或者說形成水位差的情況下,才能考慮下一步水力的問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