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見那鄭玉山滿頭大汗,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哀嚎道:“下官有眼不識泰山,請殿下恕罪呀。”
朱雄英冷哼一聲說道:“你不是要打孤嗎?”
:“還要打嗎?”
:“下官有罪,罪不可恕呀。”
朱雄英冷哼道:“都給你說了,這天底下沒有打孤的板子,你還不信。”
:“下官信,這下信了。”
朱雄英旁若無人的端坐在主位,耿家兄弟,徐輝祖,湯鼎等人分立兩側。
朱雄英看著陳銘說道:“作為兵部侍郎,你可否調查過唐閏山所說的事情,是否是事實?”
陳銘拱手說道:“秉殿下,兵部隻是根據唐閏山的奏報前來抓人,並,並,並未調查過。”
朱雄英歎了一口氣說道:“天底下這樣的事情不知有多少,你們兵部總要調查以後,再說該怎麼處理吧,一來不能寒了衛所將士們的心。二來也不能生生的把人家的家庭給拆散了吧。”
陳銘拱手說道:“是臣的錯。”
朱雄英揮手說道:“這次兵部所有參與這件事情的官吏,自行去往大理寺請罪。”
陳銘沮喪地說道:“臣遵旨。”
朱雄英脫口說道:“你可能覺得這是一件小事情,但孤告訴你,讓你去大理寺請罪,實則是救你。”
其實,這一切的事情,還得從如今的軍事製度說起。
所謂衛所製,就是朝廷從戶籍中劃出部分人口,編為世襲軍戶,然後將這些軍戶填充進全國各地的200多個衛所。
每個衛所有五千到一萬人,朝廷會撥出大塊土地,讓士兵們平時耕作屯田,戰時隨軍作戰。
不得不說,洪武大帝的出發點是好的,衛所能保證自給自足,有利於社會戰後恢複生產,另一方麵,也能快速實現對征服區域占領,利於對邊遠地區進行有效管理。
然而,幾乎從建立之初,衛所軍戶製度的弊端,就暴露無遺。
首先,普通軍戶的工作量很大,除了日複一日的種地、養馬,還要承擔各種差役,包括修渠、蓋房、運糧等。
尤其當天下太平後,士兵們不用外出打仗,對長官的價值就隻剩下種地,很快就實現“軍事農奴化”。
另外,衛所的軍田征稅率,比普通農田要高得多,普通士兵辛苦了一年,結果依舊要餓肚子,“軍士妻子,衣食不給,皆剜蕨根度日。”
洪武大帝還鼓勵士兵的家眷要隨軍,一是為了繁衍男丁,為軍隊提供後備人力,二是軍屬也可以承擔屯田耕種等勞動,三是最重要的,隨軍妻兒可以成為人質,防止士兵逃跑。
士兵為什麼要逃跑,還跟洪武大帝規定的“其軍皆世籍”脫不了關係,軍官和士兵皆世襲,士兵失去階層躍升機會,後代也注定要走他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