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少年大明(1 / 2)

朱雄英越說越激動,攀岩至身旁一塊巨石上,俯首看著山川美景,怒吼一聲道:“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也,則吾大明為未來之國,其進步未可量也。”

:“使舉國之少年而亦為老大也,則吾大明為過去之國,其澌亡可翹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穀,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乾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

:“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大明,與天不老!壯哉,我大明少年,與國無疆。”

待的朱雄英一番慷慨激昂的話落下以後,楊榮恭敬地說道:“殿下文采斐然,才思敏捷,脫口成章,在下萬分佩服。”

朱雄英拉著楊榮的手大笑一聲:“哈哈,楊兄謬讚了,在下不過是有感而發呀。”

楊榮拱手說道:“殿下這篇賦傳之出去,必將激起我大明有誌之士的報國之心呀。”

朱雄英脫口說道:“大明非一家一姓之大明,而是所有百姓的大明,我們要做的就是護佑百姓生命,不使外族入侵,不使彆有用心之人反叛,隻要我們攜手並進,大明一定如旭日高懸蒼穹之上。”

楊榮拱手說道:“在下一定忠心為國。”

朱雄英拉攏楊榮的時候,此時的洪武大帝又攜帶眾人在村子裡轉了一圈,走訪了戶百姓。

隨後洪武大帝,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儘管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低了百姓的賦稅,但百姓的日子依舊過得緊巴巴的。

走訪的五六戶百姓家中,隻有那個想要讓孩子讀書的漢子家似乎能好點,其餘百姓都是勉強糊口,倘若朝廷地賦稅在多,那麼一點的話,估計他們家裡人就要挖野菜吃了。

洪武大帝坐在堤岸邊兒,看著滔滔不絕的揚子江,歎了一口氣說道:“你們說說,咱一而再再而三的減輕百姓的賦稅,可百姓的日子為何還是如此貧寒呢。”

宋濂輕聲說道:“聖上不必憂慮,其實,在臣看來,百姓們的生活比起以前好多了。”

劉伯溫說:“宋兄言之有理,多年前,天下戰火紛飛,到處都是生靈塗炭,一片狼藉。聖上立國以後,采取休生養息,減免賦稅,如今百姓才能逐漸安穩下來,加之天下太平不過十餘年時間,家中添人進口,糧食自然不夠吃的。”

朱標說道:“兩位先生言之有理,其實縱觀曆朝曆代,隋朝且不說,就那唐朝來說,唐高祖立國時,天下也是經過數十年大亂,隨後經唐太宗勵精圖治,輕徭薄賦,方才有了貞觀之治,隨後經曆可了唐高宗,武周,到了唐玄宗時才有了開元盛世。”

洪武大帝不假思索道:“你們也知道,大明是咱一刀一劍殺出來的,咱小時候吃了很多的苦,至今也忘不了饑餓的滋味。所以,咱當初在紫金山祭拜蒼穹時,告知曆代帝王,曆代先賢,咱朱元璋立國大明,一定要讓百姓衣食無憂,可現在,卻發覺,即便是輕徭薄賦,休養生息,似乎也改變不了百姓貧寒的狀況呀。”

劉伯溫說道:“聖上的出發點是極好的,但要讓百姓吃飽穿暖,並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需要大明數代帝王,共同為之努力方才有顯著的效果。”

宋濂說道:“伯溫言之在理,依著太子之言,大唐也是曆經數代帝王才有了開元盛世,萬國來朝地盛景,隻要聖上,太子,皇孫以民為本,不行那禍國之事,大明步入盛世不是問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