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把控全局(2 / 2)

洪武大帝笑道:“可不僅僅是你,還有伯溫也去,你們兩人一南一北,給咱調查清楚天下各地關於這兩種製度到底落實的如何。”

朱標說道:“估計要去調查,也要等一個月以後了,畢竟咱們返回京師以後,才下旨天下各地執行賦稅和勞役製度。”

洪武大帝點頭說道:“如此,咱們今日就出發返京吧,要儘快把這兩種製度頒布下去。”

朱雄英是被樸狗兒驚醒的,得知爺爺要返回京師,朱雄英急忙起身相送。

渡口處,洪武大帝看著朱雄英說道:“驛站的事情,事關重大,你既然決定要做,就一定要做好,賺錢不賺錢的咱無所謂,隻要朝廷不在賠錢就行了。”

朱雄英笑道:“爺爺放心,驛站以後會源源不斷的給朝廷提供賦稅,孫兒向您保證。”

洪武大帝拍了拍朱雄英的肩膀說道:“那咱拭目以待了。”

洪武大帝來的快,去的急,朱雄英也不在耽擱,告彆楊榮以後,起身向著揚州而去。

細化,是某項製度走向完善和成熟的標誌,驛站同樣如此。

很多人對驛站的認識,基本停留在一個騎馬的人上,奔襲千裡。

認為驛站嘛,不就是一個人騎著馬奔跑過來,到了一個掛著“驛”字幌子的小院裡,換一匹馬接著跑麼。

其實這是錯覺,可以說,明代驛站從來不是這樣的。

唐朝的時候這樣的情況或許存在,所謂“一騎紅塵妃子笑”,然而對於明代來說,這是不成立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明代的驛站是細化的,不同速度、不同需求,走的驛站體係不同。

明代驛站大致分為三類、四種。

三類,也就是水馬驛、急遞鋪、遞運所四種,水馬驛又可細分為水驛和馬驛。

從名字上可以看出來,水馬驛分為兩種,水驛、馬驛。

這既是對驛站的細化,也是對驛站的簡化。

為什麼這麼說呢?細化,是指按交通工具的不同,把驛站分為水驛和馬驛這麼兩種形式,水驛基本是沿長江、運河、富春江以及其他重要河流分布,基本以江南為主,而馬驛則是遍布全國,二者互相補充,構成了驛站的主體。

位於揚州三十裡外的揚州驛,迎來了朱雄英的到來,提前得到消息的驛使馬武率領一乾人等在驛站大門迎接。

揚州驛的建立符合大明朝的規定,威武氣派的大門,鼓樓、中門、前後廳、左右廂房、廚房、庫房、馬房、驛丞宅等設施應有儘有。

馬武介紹,揚州驛有10間供官員居住的上房,20間供來往差役居住的耳房或者廂房。可同時接待幾十名賓客入住。

同時,揚州驛站還設有馬武自己的驛丞宅和辦公室。當然也有配套的廚房和馬廄,配齊了馬夫、驢夫、步夫、館夫、庫夫、鬥級、房夫、廚夫等管理和服務人員。

驛站內有供他們居住的大通鋪房,甚至還有為備用的倉庫和臨時監獄供各類官員使用。

轉了一圈以後,朱雄英開口問道:“說說今年的營收情況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