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綜合客棧,就是集客棧、商鋪與一體。”
趙寒解釋道。
這所謂的綜合客棧,其實就是前世的商住綜合體,他也是借鑒前世的經驗,才決定搞這麼個綜合客棧。
“咱們的橋梁和道路修好以後,肯定少不了有客商來往,咱們每隔二三十公裡,修建這麼一個綜合客棧,便可以滿足他們吃住的需求。”
“另外,客棧旁還會修建一些鋪子,用來售賣咱們的香皂、鹽巴等生活物資。到時候,每個客棧附近,咱們都專門派一隊的鏢師駐紮,負責周圍的安全,保證那些客商通行無憂。”
聽完這些之後,朱母眼睛一亮道:“公子這個主意好啊,剛才你說收取過路費的時候,我還覺得有些荒謬,現在看來,確實很是可行。”
“楓林郡周圍,官道就那麼幾條,大部分都是山路,咱們的道路和橋梁修好之後,有鏢師駐紮,負責保護他們的安全,周圍又有不少的客棧,方便他們住宿休息,換做是我的話,哪怕是交一些過路費也願意。”
朱母頓了一下,眉頭微皺道:“不過,我倒是覺得,咱們隻是修建單純的客棧就夠了,再搞一些商鋪,怕是沒有必要吧?”
“那些過往的客商,出行在外,身上各種物資都備齊了,很少會在外麵購買。”
趙寒搖搖頭道:“伯母這就不懂了,那些商鋪才是最關鍵的,有它們在,才能讓許多人都跟著富裕起來。”
“不過是一些商鋪罷了,有那麼大的作用嗎?”
朱母有些不解道。
“您想啊,那些客商之所以備齊各種物資,是因為他們所走的道路,大都是山路,這荒郊野外的,他們想要購置各種物資,隻能到縣城去,為了趕時間,他們肯定不願意繞路,所以,每當出行時,便將各種物資備齊。”
趙寒說道:“一旦他們知道,咱們客棧周圍,有著各種物資,下次出行的時候,肯定不會再那麼麻煩,直接就在客棧周圍的商鋪進行購買。”
“若是有越來越多的客商在商鋪消費,那些商販有了錢,一個人肯定忙不過來,是不是要招募工人。一個商販多招募兩三個工人,咱們那麼多綜合客棧,算下來,多招募的百姓,也有不少人。”
“這些百姓手上有了餘錢,肯定會想著改善家裡的生活,他們若是能多幾兩肉,賣肉的有了錢,肯定會給家裡添置些好的衣服。賣衣服的有了錢,說不定就想著給婆娘弄些首飾回來。”
“而這些商販的聲音隻會越來越好,所招募的工人,也會越來越多,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說白了,隻有百姓手裡有了積蓄,才能帶動消費,而消費一旦跟上,整個市場就會活躍起來,咱們商會和其他商人,才能跟著受益。”
“所以說,要想富,就得先修路。”
朱七七恍然大悟道:“所以公子賑災,沒有選擇開設粥棚,而是選擇雇傭那些災民來做工,也是為了讓他們手頭有餘錢,好去購買東西,從而形成你所說的那種良性循環?”
“沒錯。”
趙寒點點頭:“接下來,為了讓楓林郡的商業儘快的複蘇,從而讓所有人儘快富裕起來,我準備給那些災民發放受災貸款。”
“受災貸款?”
三人都愣住了。
趙寒今天說了太多的新鮮的知識和詞彙,這讓他們腦子都有些跟不上了。
“就是咱們錢莊借錢糧給那些受災的百姓,等他們有了餘錢之後,再將錢糧還給咱們,當然,會根據時間,收取一定的利息。”
趙寒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