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修正(1 / 2)

寒門探花 EidolonLHF 2892 字 2個月前

要說水家王朝這段裡也挺搞笑,這個時空也不知道怎麼了,多出了一段這麼個曆史,水家王朝開始於朱家王朝的土木堡之變,當初明英宗率領水家王朝軍隊在土木堡(今河北省懷來縣東10公裡)敗於蒙古瓦剌軍隊的事變,又稱土木堡之變或己巳之變。

正統十四年(1449年)七月,瓦剌大軍南下攻掠水家王朝邊境,首領也先親率蒙古騎兵攻占大同,大同告急。明英宗朱祁鎮好大喜功,在宦官王振的鼓動下親征,在土木堡與也先部隊交戰。朱家王朝軍隊指揮混亂,主動出擊後又班師,受到瓦剌軍隊夾擊大敗,王振被殺,明英宗朱祁鎮被俘。轉折點就在這裡,當時瓦剌軍隊繼續南下想要攻占京都,當時水先祖位居京都禁軍統領,看到明英宗被抓,水家先祖並沒有投鼠忌器,而是選擇率領禁衛軍與瓦剌軍隊軍隊正麵猛攻,將瓦剌軍隊擊退,從而班師回朝,隨後經曆了黃袍加身的故事,但是水家老祖還算是仁義並沒有玩杯酒釋兵權那套,而是跟著手下們同富貴,建立大一統王朝。而後的故事就是水家先祖一邊穩定局勢,一邊發展實力,雖然他占據京都但是當時水家王朝忌憚朱元璋不知道分封了多少個王,朱家不知道有多少的勢力在中原,所以水家老祖也搞一套分封製度把主要的州府都分封給諸位大臣和自己的兒,這也是解決朱家的好辦法,這個時間就是所謂的T0時代,隨著時間的推移,水家老祖這些分封的手下和兒子們都慢慢長大,水家老祖的位置也傳了幾代,這個時候位居金陵的水家後代是這些藩王裡麵最強大的一隻,而位於京都的中央政府也乾了和朱家王朝朱允炆一樣的事情,那就是消藩,結果和水家王朝的結果一樣,但不同的是朱家王朝是位於京都的叔叔贏了,而這回事位於金陵的叔叔贏了,但是金陵的叔叔還是定都於京都(天子守國門),這個時候擁有從龍之功的賈家先祖,賈源和賈演以及四大家族,同其他勝利者一起從金陵搬到了京都,而京城改名為京都,這就是所謂T1時期。

而從賈源賈演再到剩下的事情就清楚了,賈源賈演之後就是賈代善和賈代化,這個時候太上皇登基了,太上皇也開始了他漫長的執政生涯,太上皇前期還算是比較有為的君主隻不過後期奢靡成性,造成國庫空虛,另外太上皇時期有太子造反的事件,然後才有先皇登基的戲碼,這也是王朝的T2時代

再後來就是先皇鬥太上皇,新皇接位這也是王朝的末期T3時代。

縱觀曆史從1449年到1644年,大概200來年的王朝,可以說王朝的滅亡皆因先皇和新皇的原因。

很多人會覺得,本朝失敗的責任應該由太上皇來承擔,其理由是太上皇極度奢靡,掏空了國庫的銀子,幾乎把家底子給耗光了,可是太上皇時期政令通達,還沒有爛透了。

先皇是太上皇的比較靠後兒子,本來沒有當皇帝份,但是太上皇那時候太子造反,先皇也是稀裡糊塗的當了皇帝,但是皇帝總是猶豫,故此造成北靜王有機可乘。先皇在位二十九年,但是有二十三年是太上皇在位,先皇真正執政的時間僅有六年,後人評價是“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勞成疾,宮中從無宴樂之事”。但是先皇在位時間過短,大部分時間也是鬥來鬥去,替新皇梳理政治敵人,新皇是一個勤於政務,務於實事,自律儉樸,不好女色的優秀皇帝,可是他的性格卻改變了所有事情的走向。

先皇也有展現膽略和高超政治手段的高光時刻,就是除掉四王八公,鬥敗了北靜王,但是關於民生這一塊能力差距太大,先皇的主要貢獻就是一個鬥字,這也是他的政治主張。作為王朝的掌舵人,應該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而它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鬥上麵,鬥四王八公、鬥北靜王、鬥太上皇、鬥三朝元老;而對於經濟民生很少關注,李艾三番四次提醒皇帝,可是先皇並不在意這些,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都上麵了,再加上刻薄寡恩,可用之人太少,故此王朝的綜合實力在繼續下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