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艾黎卡砸下重金在《好萊塢報道者》、《綜藝》、《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等報刊上,刊登出《英國病人》廣告,這些報刊的讀者群與奧斯卡評委群高度重合。
甚至就連電影人聚居的南加州與紐約等地的戶外廣告牌上,也被艾黎卡買下廣告位以宣傳《英國病人》;同時她要求電影主創人員出席多個頒獎禮,以最大限度提升電影熱度。
公關戰雖然戰況激烈,但艾黎卡並沒有選擇進行違規操作,更無意不光彩的去抹黑競爭影片,她隻是要物儘其用的利用奧斯卡的營銷價值——
比如隨著《英國病人》獲得奧斯卡十二項提名,原本已經從影院下檔的《英國病人》得以再次上映,並得到比首次上映更大的發行規模,票房持續走高提振,有望最終達到兩億美元全球票房。
而《英國病人》票房的提升,將使它在奧斯卡爭奪中更具籌碼,在入圍最佳影片的五部影片中,《英國病人》的票房預測僅次於索尼出品的《甜心先生》。
事實上,由湯姆·克魯斯主演的《甜心先生》,是五部最佳影片提名中,唯一一部真正傳統意義的‘好萊塢電影’,而其他四部《英國病人》、《冰血暴》、《秘密與謊言》、《閃亮的風采》,則都是與‘好萊塢電影’相對不同的“獨立”電影【曾經被稱為藝術電影】。
不同之處在於,好萊塢電影強化人們已有的觀念,他們通常讓你感到愉快幸福;而獨立電影講述的則是人們不願意知道的事情,他們讓你不安,讓你思考。
“1996年在業內被稱為好萊塢的恥辱之年,”評論家威廉姆·高德曼在《綜藝》上撰稿寫道,“誰謀殺了好萊塢?”
“在奧斯卡提名名單中,獨立電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表彰,就像是所有有資格投票的學院成員,今年都憋滿了滿腔的悶氣,最後一同朝著好萊塢那些管事的人吼道:彆再拍出那些狗屁玩意兒了!”
“誰謀殺了好萊塢?”這一議題難以解答,但艾黎卡清楚的是,在今年的奧斯卡金像獎上,《英國病人》將有機會成為最大贏家。
1997年3月24日,第69屆奧斯卡金像獎在洛杉磯神殿大劇院舉行,《英國病人》在開場後三小時內,一路斬獲最佳女配角、最佳攝影、最佳剪輯等七項大獎。
但在接下來的頒獎典禮上,卻連連丟失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女主角與最佳男主角三大重要獎項,使頒獎典禮變得疑雲密布。
“學院獎將去到——”在上一屆奧斯卡金像獎中,憑借《勇敢的心》斬獲最佳導演的好萊塢巨星梅爾·吉布森,登台頒發最佳導演獎項,“安東尼·明格拉,《英國病人》。”
掌聲雷動間,艾黎卡坐在前排席位中,慶幸《英國病人》沒有在入圍十二項後,卻戲劇性的丟掉所有重要獎項,以至於成為頒獎典禮的炮灰先鋒。
在最佳導演獎項之後,整場頒獎典禮隻剩本年度好萊塢最後的終極大獎——最佳影片獎。
阿爾·帕西諾被美國電影藝術科學學院邀請為頒獎人,他走上舞台,手中的信函將揭示整場最大贏家,“最佳影片獎屬於——《英國病人》。”
“gratutions!”神殿大劇院瞬間被慶賀掌聲與歡呼聲淹沒,《英國病人》劇組得到了最大表彰。籌備創建了電影的製片人索爾·紮恩茲,將得到那座最佳影片金像,而他在走上舞台前,邀請另一位製片人艾黎卡與他一同登台領獎。
而索爾·紮恩茲這位年過七旬的金牌製片人,在致獲獎感言時,不但嫻熟的感謝了一圈為電影做出貢獻之人,在最後,甚至提到,“接下來,我與艾黎卡將繼續攜手製作《指環王》。”
這可真可謂是最佳的宣傳地點了,在贏得最佳影片之時,將《指環王》的製作計劃提上日程。艾黎卡希望美國電影藝術科學學院,彆惱怒於紮恩茲的物儘其用。
《英國病人》在奧斯卡最終斬獲九項大獎,發行規模與全球票房得到進一步擴張,而艾黎卡在好萊塢的行業地位也越發提升穩固。
而在此時之際,艾黎卡並沒有舉辦一場又一場盛大的慶賀派對,而是來到了比弗利山一座門庭冷落的彆墅,邁克爾·奧維茨的住宅。
她找到自己的前合夥人,“我這兒有一樁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