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樣做的好處很多,很像是軍事化的戰略擴張,以築城為例,其實也可以看作是一個駐軍的堡壘,先在要害地位修上一個這樣的堡壘,那麼即使是建設在敵群的中心,堡壘依然能堅挺的生存下去。
然後由點及麵,當堡壘多了之後,由三個或以上的堡壘連線,這樣就能圈出一個屬於己方實際能夠控製的勢力範圍,說白了就是在地圖上用城鎮畫點,連線,圈地。
圈地之後,那麼最外圍的一圈城鎮連成的線,就相當於邊陲,也叫做邊防線,國防線。
等圈出一塊地後,由幾個城鎮開始向領地內掃蕩,殺光所有的凶猛野獸,和非己方管轄的部落,或是收編,或是貶為奴隸。
等防線之內的領地肅清之後,那麼就可以往領地內派駐更多的人口,建設村落,擴大農作物的麵積,和自然資源的開發。
這個時候駐守在裡麵城鎮的士兵就沒有什麼用了,可以在這些內地的城鎮留下一些治安警察類的兵種,或是少量的城防軍,然後其餘大部份兵力向邊防線調離,組成邊防軍隊,其主要責任就是巡邏邊境線,防止一切敵人入侵,把有可能發生的危險擋在國門之外。
除了從內地抽調邊軍之外,還要在滿足邊防兵力的情況下,抽調野戰部隊,繼續在國境線外築城,把防線一直往外推,逐步擴大國土占有麵積。
等地盤大了之後,原來以城鎮為最大的行政單位就不怎麼合適了,這個時候就可以開始整合,比如三四個城鎮組成一個縣,三四個縣組成一個郡,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市,再由三四個郡組成一個州,等同於現在的省,不過這都是後話。
以漢部落目前的狀態,說什麼州郡縣都是白扯,頂多有幾個城鎮的鎮長就不錯了,而且目前還隻有兩個城池,理想是美好的,可現實卻要一步一步的走,總結起來就是四句話
腳踏實地做事,穩紮穩打發展,勤勞脫貧致富,貿易興國安邦。
建國的思路理清了,接下來就是漫長的等待,羅衝在等著新城區的建設,等著漢陽城的商品製造,等著遊野把那些願意投奔自己的聯盟首腦帶過來,以及那些用來造勢登基的預言石板,那是他成為天命之子的佐證,其實這就跟劉邦斬白蛇一個意思,隻是自己稱帝的一個噱頭而已。
漢部落在有條不紊的發展之中,為即將建立的帝國做著準備,而在遙遠的西南海島,鑫部落也在為造車大業而努力著,一方麵準備種子和漢部落換取車輛樣品,一方麵努力研發自己的車輛。
值得一提的是,鑫部落的內部結構,已經進入了半私有製的模式,在部落總部的清泉穀之下,還有很多一兩千人的小村落,統一受總部管轄,之所以說是半私有製,是因為他們自己種的糧食和蔬菜,以及養殖的家畜不用上交,全由自己分配,但是他們卻沒有私有的田產和房產,鑫部落暫時還沒有發展到土地私有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