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鐵砧的政務建議書(2 / 2)

剩下的八十多家散戶有些猶豫,表示要繼續觀望,反正漢部落也沒有逼他們,那當官的不是說了,到時候看產量說話,如果按照漢部落的方法真的比他們種的好,種的多,那到時候他們也聽話就是。

還有幾家和管陶家有姻親關係的,猶豫了片刻過後,也決定跟上管陶的腳步,表示願意接受漢部落的改革。

最終確定了人數,在管陶的帶頭下,全村有五分之二的人願意接受改革,五分之三表示先觀望一波,看看再說。

一小半的人答應了下來,總算沒讓鐵砧的臉太難看,要是一個答應的都沒有,豈不是讓郡守大人下不來台?那以後還怎麼做人。

幾個小吏快速的丈量土地,給這不到五十戶的百姓重新規劃了各家的田畝,然後就近砍了些竹子來,給各家的田四個角上打樁,算是標定了界限。

做好這些之後,鐵砧和管陶道彆,這才帶著小吏們離開。

回去的當天下午,鐵砧便寫了一份厚厚的書麵報告,將今天自己遇到的情況,還有他的處理意見,以及自己對來年施政的一些想法,全都寫了下來,然後讓人快馬遞交刺史府,請刺史大人薛青窯批閱。

新化郡和崖山郡挨著,兩邊距離不遠,所以這份報告當天晚上就送到了薛青窯的案頭,薛青窯略微看了一眼,就立刻重視起來。

其實他自己也沒當過地方官,連郡守都沒當過,更彆說刺史了,對於基層的一些施政經驗,其實他是沒有的,所以他對這份報告很感興趣。

報告中還有一些鐵砧自己的想法,薛青窯也認為十分符合當地的情況。

首先便是土地改革的問題,鐵砧將自己的處理意見,也就是暫不逼迫,等一部分人起到示範效果之後,其他人自然會跟上,沒必要和當地百姓起衝突,畢竟瓊州是新附之地,政局不穩,所以鐵砧希望自己的方法能在瓊州得到普及。

其次是鐵砧希望明年春耕,能讓瓊州百姓繼續種植玉米,改種水稻的事情不能那麼著急,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人手來教當地的百姓種地,而且是跟蹤式的教導。

最後則是鐵砧自己的想法,也就是針對這件事情的處理意見,他建議向首領申請從內地移民過來,挑選擅於耕種作物,養殖牲畜,漢語要流利,最好還能書寫漢字,家裡要會製作漢部落各種食物的人家,然後移民過來,可以許諾給一筆安家費,或者給他們升爵位。

移民也不需要太多,等戶籍統計完成後,就按照瓊州六郡每個村子遷戶一家來算就行。

就拿管陶他們那個上河村來舉例吧,如果他們村子能來這麼一位人家,這一家就能每天手把手的指導當地的村民怎麼種地,怎麼養殖牲畜,平時他們按照漢部落的生活方式做飯,還能潛移默化的改變當地的飲食習慣,另外要是還能認識幾個字,那還能教導當地的百姓學習漢語,教他們寫字,用不了多久就能將竹島人同化成漢部落的人。

薛青窯看的眼前一亮,他還正不知道政務如何開展呢,鐵砧就給他送來了一個好建議,他當即就同意了下來。

整個瓊州島擁有人口十萬左右,加在一起不到兩百個村莊,隻需要移民不到兩百戶人家,便可快速解決瓊州島的一切麻煩。

這個辦法簡直太好了行吧,而且成本還低,就算部落給安家費,給爵位,總共不到兩百戶的基數在那裡擺著,又能花多少錢。

而且相比於花費而言,這個辦法帶來的好處反而更多。

·

·

·

晚上還有兩章,我先去吃個飯,另外求打賞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