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完這三件事,周顯庸去宮裡上課的時候,帶上了多福。等上午已時中休息的時候,他抓緊時間畫了一張自己家後院的粗略地圖,讓多福回去招呼上家裡所有的閒散人,把後花園那片原來主人種植各種花卉的地,先點火把上麵的乾草和灌木都燒乾淨,侯爺回去要用那塊地。
太子和二皇子都圍在他身邊看他畫那潦草的圖,看的雲裡霧裡的。
二皇子忍不住發問:“顯庸,你把好好的花園子都燒乾淨了,光禿禿豈不難看,是打算又種什麼新奇的花嗎?”
周顯庸擺擺手道:“嗨,臣是想用這塊空地造個實驗室。”
“實驗室?”
太子和二皇子頭一次聽到這個詞,都好奇地看向他。
二皇子緊跟著追問:“什麼叫實驗室?”
周顯庸解釋道:“咱們整個國家這麼大,主要糧食作物以小麥、水稻、高蜀黍、粟米、菽豆為主,這幾樣作物,南北方都有種植,但是產量各不一樣,臣想用收集到的不同作物種子,集中進行不同溫度和濕度的培育。看看不同地域產的作物之間能不能彼此混作,讓它們生產出和以往不同的品種,以此提高作物產量。臣這塊地就是分割開好多小隔間,培育不同品種的。
他說完,都能看到二皇子眼裡的蚊香圈了——這位活潑的二皇子顯然對這方麵興趣缺缺,隨口敷衍了幾句,就跑到一邊找譚昌和幾個小太監玩去了。
周顯庸繼續道:“這段時間臣去文淵閣翻閱了好多有關農桑的書,但是沒有針對性地翻閱,能找到記錄這方麵內容的太少了,幾乎不起什麼作用。臣和趙漢青大人談過兩三次,他給臣看了一些戶部的數據記錄。
“秦漢時期,北方小麥畝產量是每畝一石,南方稻穀每畝產量是七鬥半,隋唐時期,小麥畝產量不過八鬥四升,稻穀是一石一鬥左右,兩宋時期,小麥是九鬥七升左右,稻穀是一石八鬥,到咱們成祖爺時候,小麥是一石一鬥三升,水稻是一石二鬥到一石三鬥左右。這些都是南北均攤下來的大概數值,當然良田和貧瘠的田地差距還是很大的。”
看著太子麵孔越來越端肅,並未露出不耐煩的神色,周顯庸接著道:“除了戰亂年代人口急劇減少,土地荒蕪之外,總體來看糧食產量是持續增長的,但是增長得速度太慢太慢了,過去一千七百來年,總共增長也沒有翻倍,臣想自己在後院裡,專門去一茬接一茬地培植,把學來的所有方法都用上,試試看能不能培植出產量更高,更能抗病蟲害和乾旱的糧食作物。
“太子您想想,隻要一畝地能多產一鬥糧食,咱們全國七萬萬畝可耕地,哪怕有四萬萬畝種了糧食作物,,一季就可以多產四千萬石糧食,成丁、孩童平均按一人一年吃四石糧食來算,這增產出來的糧食就可以養活一千萬人口!咱們現在全國人口有萬萬之數,光增產出來的糧食能養活一成人口!”
申小乙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筆趣789】?xiaoshubao.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