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包紮好傷口,多喜就通傳太醫院遣丁太醫來給侯爺換藥了。
周顯庸讓帶丁太醫進屋裡,見過禮後,周顯庸先是謝過皇帝的恩情,然後告訴丁太醫,他已經在家裡換過藥,不用再麻煩太醫。隨後,他又拿出自己剛蒸餾出來的半壺酒精,介紹起來。
“酒精?”丁太醫有點懵:“什麼是酒精?”
周顯庸解釋道:“丁太醫,你知道一般軍營裡兵士受傷,清理傷口的時候多用鹽水或者烈酒清洗是吧?”
丁太醫點頭認同:“正是這樣,用烈酒清洗後再上藥包紮能減少生膿長瘡,利於傷口愈合。”
周顯庸晃了晃手裡那半壺酒精道:“釀酒的過程中,很容易帶進雜質,如果直接用烈酒清洗傷口,這些雜質也很有可能帶到傷口上,還會造成傷口膿腫潰爛。這就是為什麼軍營裡傷員上藥之前,雖然用過烈酒清理瘡口,仍然會有化膿出現的原因。
我這是高溫從烈酒裡麵提煉出來的酒精,這種方法叫蒸餾,經過這麼蒸餾處理過的酒精,已經去掉大部分雜質和水,蒸餾出來的酒純度要高許多,所以我稱它‘酒精’,取‘酒中精華’之意,對清理傷口效果更好一點。”
周顯庸示意傲木嘎把酒精壺的塞子撥開,湊到丁太醫鼻子下讓他聞一聞,一股味道非常衝的酒味撲鼻而來。周顯庸又讓人取一個白瓷小碗出來,倒出一點酒精讓丁太醫看。
隻見那酒精清澈透明,看上去果然沒有一點雜質,不似普通的酒一般帶著顏色。
緊接著,周顯庸又讓傲木嘎把蒸餾酒精的過程給丁太醫示範了一遍。
丁太醫大感興趣,他認為周顯庸說的非常有道理,而且就像乾糧放得時間長了,拿到蒸籠裡上鍋用蒸汽餾一餾,還能讓乾糧存放時間更長的道理一樣,高溫過一次烈酒,效果肯定是更好的。
於是,他借了紙筆,認真把周顯庸這套家夥什畫了下來,並且請求周顯庸用個小瓷瓶給他裝一點點酒精回去,讓他做個驗證。
周顯庸自無不可,能讓太醫把這套清理傷口的法子推廣出去,用到醫療上,就可以挽救更多死於傷口感染的性命。
周顯庸又道:“丁太醫,我先前急著用這套家夥什,無論在材質還是外觀、效果上,都顯得粗糙得多,並不完美。其實我有個更好的建議,如果你有時間,不妨去琉璃廠,讓他們按照我這個形狀的壺子,做兩個透明的壺子更好,因為那樣可以直接把這根空心管子做成死的,一端通在大壺蓋頂,一端通到小壺蓋頂,像一根扁擔挑著兩個壺蓋,這樣反倒不容易漏汽,更加嚴絲合縫一點。”
他說著,看到丁太醫眼睛都亮起來了,不停地把他說的話記錄在紙上。周顯庸又道:“而且在加熱大壺的時候,可以在外麵直接觀察到壺裡的酒水減少,蒸汽順著管子流到小壺裡,又凝結成水珠落下的全過程,最後燒完的時候,大壺底部必然會或多或少留下一點雜質。這些雜質帶到創口裡,正是導致傷口感染的東西。或者——”…。。
他停頓了一會,等丁太醫滿含期待地等待他往下說的時候,才又繼續道:
“你們太醫署的人,可以再研究一下怎麼改進這套器具更合適,比如把管子做成半個“口”字形,接大壺那端高一點,流到小壺這端低,這樣更容易流淌下來,不妨找工部的匠人,征詢一下他們的意見,多幾個參考一下,肯定能總結出更好的方法。我這一套隻是我自己初步想出來最簡陋的工具,原理就是加熱,把水化成汽,再把汽冷卻變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