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多喜高舉著信,揚聲喊道:“侯爺,從青州府來的一封信!”
青州府?
周顯庸一愣,隨即大喜道:“趕快拿過來!”
那倆江湖術士走了已經三個月,這第一封信才回來,他都望眼欲穿了!
展開信,周顯庸一目十行地往下看去。
洋洋灑灑三大頁,有一頁在訴苦,隨後才說他們找到做玻璃最大那個廠了——隻是廠子裡生產的那些東西,不知道是不是侯爺所說的玻璃,因為當地人都叫“琉璃”。
但是儘管借用了侯爺的身份,依然隻能進去參觀了人家製作出來的玻璃成品,以及熔爐,至於技術,根本彆指望學到。
此後又看了好幾個比較小的廠子,做出的玻璃都不如大廠的品質好。最後找到一個年紀大了,從大廠裡退下來的老師傅,花了一些錢,才讓老師傅和他兒子,用他家很久不用的土爐,燒製了一些玻璃,雖然品質不如大廠的好,但和後麵看的幾個小廠也差不多。老爺子和他兒子都說,如果有許多錢投進來,能把所有的製作爐具、定型、降溫的器具都改進了,作出的玻璃和大廠裡的一般無二。
兩位道長除了盤纏,把身上十幾兩銀子,都留給了老爺子,磨了好幾天,才說動老爺子帶著他大兒子跟著來京城,幫忙建個燒玻璃的廠子。兩道長還承諾,隻要燒出玻璃,侯爺會給他們一百兩銀子。等培訓出第一批能單獨燒玻璃的徒弟來,他們兩父子就可以回青州老家了。
一百兩!
周顯庸閉上眼睛,腦袋瓜嗡嗡的,簡直是仔賣爺田心不疼!這才僅僅是請個師傅的價,後期起爐造玻璃,需要投入的金錢恐怕一百個一百兩,都不一定夠!
但明顯,這兩道士的辦事能力還是相當強的。時間雖然拖得長了點,但總算給他把師傅請回來了。按寫信的時間,是二十天前,他們說在發出這封信的同時,他們已經帶著兩玻璃燒製師傅從青州府起程了,這麼算算,也就再有頂多十天工夫,也就回來了。
周顯庸收起信,就趕快吩咐多喜,去後園子,把花園東邊那塊空地收拾一下,平整平整,上麵不用的山石,倒騰到彆處。
那塊地大概有十幾畝,原來是一個人工湖,但是由於好幾年沒有注水,早就乾涸了,正好可以專門辟出來,等兩位師傅來了,規劃一下看看怎麼建一個小玻璃作坊。
建爐的廠地先準備好,到時候兩位師傅一來,馬上可以準備動工,趕在秋天酒樓開業前,燒製出第一批玻璃,開業的時候,光這亮堂堂的房間就是一個熱點。
申小乙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筆趣789】?xiaoshubao.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