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 玻璃成品(1 / 2)

鑄鼎大明 申小乙 2605 字 1個月前

皇宮裡天順帝在勞心費神,煩惱他的家國權勢。皇宮外隆慶侯府卻在王守正的規製下,逐漸清爽起來,作坊全部移到距離隆慶侯府步行不過一刻鐘的一戶租來的民居內。雖然按大明律,匠戶集中管理,但隆慶侯這個作坊算他的私產,不作匠戶處理。

如今請來教磨鏡的田師傅早已回去,多福叔叔安柱已經晉升為教手藝的師傅,工錢也漲到一年八兩銀子,手下帶著十幾個徒弟一起專門打磨隆慶眼鏡片。鏡框師傅也帶著十來個徒弟,一起住在這個大院裡,他們統一由多福這個外事辦經理(經理這個名稱是侯爺取的)管理。

順義田莊那邊的第二批小麥和水稻試驗田已經種下去了,而此前,種在候府的第一批試驗田的稻穀穗已經很大,小麥逐漸開始抽穗。等收割完篩選出合格育苗的種子,就會作為第三批次的種子,再種到順義田莊去。

第二批辣椒成熟後,和第一批外形差不多,個頭稍微大一點,周顯庸令王勇帶著幾個菜農和劉大好好開個會商討、研究一下,關於辣椒田施肥的技術和除蟲技術。此外,他又趕在一個休沐日,多跑了兩個中藥鋪子,另外買了幾斤不是同一批貨的野秦椒,回去後交給劉大,讓他在種第三批的時候,混在一起種植試試看。

琉璃爐已經建好,建冷卻器具和壓製成形器具的時候,周顯庸運用他僅有的來自現代的理論知識,給予了一些意見。二位師傅反複推敲,思量過後,采取了周顯庸的部分建議。

到六月中旬,一年中最熱時期的一個傍晚,隆慶侯戴著一頂大草帽,身穿褡袢布背心和大褲頭,站在琉璃定型爐前,迎接他自家爐裡燒製出的第一批玻璃來——隆慶侯管這批透明琉璃片叫玻璃,於是,大家也都這麼叫。

這批玻璃幾近透明,含有的雜質很少,偶爾能看到幾個星星點點細小的黑色或灰色小點。但是,這些切割後一尺見方的玻璃,每一塊上麵都有好多氣泡,這些氣泡分布並不均勻,有的一串密集在一起,有的兩三個大的分布在不同地方。

另外,有兩塊玻璃上有波紋形疊皺,可能是倒入冷凝模具時候掛壁所至,這個大家看法一致,都得出相同的結論。

隆慶侯對此並不滿意,他參與到研究這些問題中來,兩位道長也應邀參與討論。

最後大家得出如下幾個可能的結論:

其一,可能是生產過程中氣的作用所至,這是道長們給出的方向。周顯庸明白就是說氣體不平衡導致的的氣泡,這個說法肯定是有道理的。

其二,添加的澄清物質,用量不對,還是二位道長給出的方向,他們第一批丹藥失敗就是這個原因所至。

其三,冷卻過程中,模具壓製受力不均勻導致,這是周顯庸的意見。…。。

其四,玻璃溶液熔化時間長短出現問題,這是二位琉璃師傅給出的方向。

於是,總結經驗後,第二爐煉製的過程中,儘量調整以上四個方麵。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