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夜深人靜時,兩兄弟總忍不住抱頭痛哭,等到了白天,便又強打精神,在船上跟著王守正,聽他每天上、下午定時講經義。所幸王守正自己就是進士及第,對科舉內容非常熟悉,而他本人又少年及第,在當朝高階官員的後輩中,是出了名的佼佼者,兩個孩子人也聰敏,學得認真,漸漸進入一種全新的學習狀態,反倒把悲傷的情緒淡化了許多。
王守正對經義的理解和教授,不拘於朱文公所注釋內容,往往擴展時政,縱橫聯係,正反兩麵去拆解或引用到不同場景下去解說。
兩兄弟聽得耳目一新,這是他們在私塾裡,聽夫子講課所從來不曾有過的新奇講解方法,思路開闊又有上下聯想的異趣,當真學得既輕鬆記憶又深刻。
及至到了天水村,兩人情緒已經完全平複下來,而且自覺執弟子禮,以學生自居,尊王守正為夫子,正經有計劃地準備科考內容了。
這一路王守正講課講得深入淺出,使得兩兄弟不得不投入全副精力忙於用功學習,進益非常之大,進而慶幸人生得遇這麼一位恩師,倍加珍惜起這種學習機會。
王守正素來做事大膽心細,又不按常規章法,常有出位逾矩之處,然而往往有奇效。他一邊教導著呂氏兩兄弟,一邊著手籌辦著玻璃廠。
等到把縣太爺那裡的關係走通,已經是四月二十左右。
這其間,燒玻璃爐和附帶的一些設備都就緒了,村裡有三、四十個年輕壯勞力參與到建爐和燒玻璃的前期準備工作中去。
為了有一個好的儲備玻璃罐的倉庫,王守正沒有聽從族裡鄉親的建議,為了省錢去蓋什麼茅草篷,他直接雇人就地取材挖了許多山腳的泥土,添加了稻殼和柔軟的乾草,用模具做了許多土坯,等乾透後,打基蓋了非常堅固的幾個大倉庫,這樣,即便是台風來襲,也不會毀掉玻璃罐或者將來收購來的水果。
五月底,還沒等到燒製第一批玻璃罐,這次南下帶來的錢就全部用儘了。
呂讚兄弟非常仗義地拿出一部分錢想要給老師用,王守正拒絕了。在呂家整個複仇行動中,隻有他自己明白,他是借刀殺人,扮演的並不是什麼光彩的角色。雖然他現在不知道整個事件是否已經塵埃落定,但是,十有八九,那母女兩都沒命了。事已至此,既然那兩兄弟尊他為師,往後為他們謀劃,已是他職責所在。
就在王守正不得不準備因為缺錢停工的時候,周顯庸雇了押鏢的人,帶著五千兩的銀票和一批近視眼鏡、墨鏡和老花鏡來了。
當初離京的時候,周顯庸很清楚王守正帶的錢不足以開辦起兩個廠子。但是他手頭沒有太多的周轉資金,隻好不斷地掙錢,按批次不斷給他送過來。
算算日子,應該是王守正走了不足兩個月,周顯庸就湊了這些錢過來。…。。
這位小侯爺,真有一股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勁頭,萬貫家財和身無分文對他來說沒有絲毫不同。沒錢時秋風打得毫無壓力,從來不會不好意思,有錢時花錢從來不會過問核對,要就給,把個用人不疑發揮到淋漓儘致,這份豪情不是一般人能有的,這是王守正目前最欣賞他的一點,這是成大事者必備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