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快中午的時候,果然金有全帶了三個三十到四十幾歲的漢子來了東大院。多福昨天就聽周顯庸知會過,等金有全他們過來,就直接帶他們來侯府。
多喜把四人一齊領到周顯庸書房,有兩個三十幾歲的漢子和金有全一樣,見了周顯庸,顯出幾分拘促和緊張來。獨獨有個四十二三歲的中等身量漢子,一看就是經過大場麵的樣子,顯得頗為鎮定自若。
當然,能背井離鄉從應天府來到北京討生活的,必然都不是懦弱無能之輩,這幾個人總體來看,都不是那種死腦子的笨蛋。
周顯庸一一問過他們名字年齡,隻知道這幾個人大部分是父輩或祖輩在寶船廠做工人,到他們這輩已經沒乾過什麼具體造船的事了。
隻有那個叫做魯明宇的四十三歲的漢子,說他是住作工匠,在十二、三歲就在船廠艌作坊做學徒,曾經在宣德五年(1430年)在龍江寶船廠見過一次三寶太監,那時候他才十四歲,在宣德九年,還見過王三保太監(王景弘),那時候他已經十八歲,早出徒兩年,能自己單獨乾活了。
周顯庸知道這位王三保太監,是因為鄭和在印度古裡病逝後,第七次船隊返航是由王景弘率隊回來的。但他在宣德九年再來寶船廠是怎麼回事,遂問:
“宣德九年王三保一直在寶船廠嗎?”
魯明宇道:“不是,王三保是第八次航海前來寶船廠檢視的。”
周顯庸愣了一下,第八次,他還是頭一次聽說在鄭和下西洋之後,還另有一次王三保下西洋,於是他問道:“那後來,王三保總共又下了幾次西洋?”
魯明宇道:“再後來沒聽說了,從那以後,寶船廠日子也一年比一年不好過了。大海船造的少了,漕運船還是南方的泉州和福州造得多。”
周顯庸這才知道一些自己原來的知識盲點。於是他又接著問:“艌作坊是具體做什麼工作的?寶船廠總共分多少作坊?”
魯明宇回答說:“寶船廠具體多少個作坊小人真說不上來,但是大的作坊有七個,艌作坊主要工作是負責船體的縫合和拚接工作,這活小人從學徒乾到組長,總共乾了有七八年,後來寶船廠活少了,作坊人員越減越少,小人也就離開了。”
周顯庸點頭道:“如今寶船廠還有三寶太監那時候,在各個作坊工作過的工人嗎?”
魯明宇回答道:“自然是有的,大都是存留工匠,不讓走,工錢也發不出來,大都過得很可憐。”
周顯庸不便再細問,就每人給了一百個大錢讓他們回去了,獨獨留下魯明宇,說另有點事問他。
周顯庸不確定自己府裡現在還有沒有錦衣衛監視,但是下半年,天順皇帝給北方孛來部族不斷騷擾弄得心浮氣躁,再加上南方不斷有小股的叛亂事件頻頻發生。大抵皇上對他的興趣也不太高了,最近都好久沒叫他去文淵閣回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