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斷士紳的根(1 / 2)

() 玄武湖,東枕鐘山,西噬神策,風景優美,冠絕東南,是大明最大的皇家園林湖泊,被譽為“金陵明珠”。

洪武十四年,明太祖朱元璋選中玄武湖中的梁洲,作為存儲全國戶口和賦稅文檔“黃冊”的檔案庫,玄武湖從此作為一代禁地,與外界隔絕了二百六十多年。

黃冊以“裡”為單位,記載所屬每戶的姓名、籍貫、人口和財產,作為國家征收賦役的依據,意義重大,必須選擇妥善的地方存放,以防止損毀,四麵環水的梁州既防水又便於營救,且安全防偷盜,是當時條件保存紙類檔案的最佳場所。

黃冊每隔十年大修一次,島上每十年增建三十間庫房,放置新造的五、六萬本黃冊,到了崇禎年間,梁州島上有黃冊庫房九百餘間,保存的黃冊數量超過一百九十萬本。

進入玄武湖範圍內,隻見湖的周圍每隔百步都有一個土堆和一個界石,聽張國維介紹,環湖共有三十六塊界石,將玄武湖包圍了起來。

想要進入玄武湖並不容易,即便是朱慈親臨也要經過層層防護,先是進入重兵把守的太平州檢閱廳,所有進島之人都要持有南京戶部頒發的虎符,經過主管黃冊庫的官員仔細盤查登記後才能登上平頭船,再由專人開船上島進入庫房區。

朱慈感歎道:“難怪大明的黃冊曆經二百多年從未發生火災和偷盜事件,這裡的防護都趕上紫禁城了。”

張國維道:“蒙元沒有完善的戶籍製度,以至於不到百年便亡國,太祖皇帝曆經十年方才完成全國人口統計編成黃冊,此後每隔十年重修一次,已經形成製度,黃冊保管更是重中之重,若是發生紕漏,整個島上之人都會受到牽連,他們不敢不認真。”

朱慈道:“要是大明彆處衙門也能像這般認真負責,也不至於流民四起......”

規模宏大的庫房群分部在梁洲上,由於水汽潮濕,為了防止黃冊腐爛發黴,黃冊庫房全是按照東西朝向建造的,便於充分利用陽光,保持相對的乾燥。

翻看了幾分黃冊,朱慈感慨萬千,大明黃冊的曆史意義極為重大,大明自開國至今二百七十年,王朝治下的每一個人都錄入了黃冊中,朱元璋在修建黃冊時曾規定:如有隱瞞作弊,家長處死,家屬流放化外。

也就是說,幾乎每一個在大明國土上生活過的人,他們的信息都在存進了這裡近二百萬冊黃冊之中,這是多麼珍貴的回憶啊,這是曆朝曆代都未曾完成的浩大工程,其價值比任何史料都珍貴,然而這些寶貴的資料卻被清軍入關時全部燒毀了!

朱慈對戶部尚書張國維道:“本宮再叮囑一遍,這些黃冊務必小心保管!”

“是!”張國維連忙領命,就算皇太子不說他也不敢有所懈怠,黃冊若是有失,朝廷必然拿他這個戶部尚書問罪。

島上樓閣之中,朱慈一行人圍桌而坐,雖然快要進入臘月,天氣寒冷,但梁州之中並無一處火爐。

自洪武年間至今,為了防止火災,梁洲上一直禁火,二百多年來沒有點過一次火。

朱慈搓了搓凍得冰涼的手,問李岩道:“昨日你說有一言可斷了官紳勾結的根基,是什麼?”

李岩頓時來了精神,回道:“從教化入手,革新壟斷教育!”

朱慈道:“仔細說說。”

李岩道:“皇明對學子的待遇十分優厚,一旦童生考過了院試,府試之後,就能成為秀才,擁有眾多的特權,可以見官不拜,免除徭役,而舉人的特權比秀才更多,舉人可以不需要繳納國稅,而且國家發放的讀書補貼比起秀才更多。”

朱慈深感這種優待的弊端,中了舉人可以說一隻腳踏入了官途,不一定什麼時候就能夠成為一縣知縣,這也是為什麼範進中舉之後,左右鄰裡之間的關係突然就變了,而範進自己也因為驚喜過度瘋了。

李岩繼續道:“然而,就是因為給學子們的福利太多,廣大中舉的舉人們為其家族侵占了大量的土地,使得朝廷損失了大量的稅收,而給學子們發放的福利,後期也使得朝廷無力承擔,最終指揮漸漸的拖垮了朝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