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往的杉木或榆木製作的遠洋風帆海船,使用年限最多五到七年就會存在被海水和海洋生物腐蝕透漏水沉沒的風險。
而用柚木製作的海軍戰艦,卻能使用三十到五十年,基本和現在鋼材戰艦的壽命相當,英國目前最大的海上君王號用了六十年,才在一場海戰中被法國海軍意外擊沉。
朱慈烺笑道:“木材的問題你不用操心!”
暹羅是大明忠誠的藩屬國,每年按時朝貢,可聽話了,去買點木材還不小菜一碟?
再說那個緬甸,遲早要打下來,那是大明固有的國土!
二百六十年前,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將沐英出擊雲南擊敗蒙古殘餘勢力後,沐英被封作西平侯,子孫進封黔國公,世鎮雲南,同時明廷在雲南外圍以西、以南的極邊之地設有六個宣慰司。
即緬甸宣慰司、孟養宣慰司,治所在今緬甸孟養;木邦宣慰司,治所在今緬甸興威;八百宣慰司(今緬甸撣邦東部和泰國清邁地區)、車裡宣慰司(轄境相當於今中國雲南西雙版納),還有老撾宣慰司。
當時大明授予當地上層分子以宣慰使的職銜,這些土司則接受明朝的封號,服從雲南三司(即都揮司、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當時還沒有巡撫一職)。
自洪武至正統年間,大明采取各種措施乃至戰爭手段,粉碎了分裂勢力麓川引發的邊疆危機,西南邊疆版圖得到極大拓展,明朝版圖最盛時幾乎包括了後世的緬甸全境。
這些都是曆史依據,朱慈烺早已盤算著等解決滿清後,西南那邊的國家有一個算一個,全都來個自古以來!
朱慈烺對楊萬裡道:“本宮打算擴建船廠,另外再造兩個大型船廠船塢,以後這船廠就交給你來負責吧,本宮要你在五年內造出一百艘一千五百料以上的紅夷戰船,有問題嗎?”
楊萬裡身子一震,呆了半響,這才連忙跪伏道:“感謝太子殿下大恩,小人一定在三年內完成殿下定下的任務!”
朱慈烺暗道:你有技術,老子有錢有權,這事穩了!
朱慈烺抄家八大晉商、北京勳貴、南京勳貴、江南士紳商人,共得現銀近兩億兩,還有大量資產。
可以說大明半數白銀,乃至全世界五分之一的白銀都在其手中,這就是朱慈烺的底氣!
這些錢朱慈烺大多要花在以工代賑發展經濟上,這麼多的白銀流入市場,明末的經濟問題會得到一定的緩解。
未來幾年大規模監造戰艦,也需要投入上千萬兩白銀,加上采木、運輸、建造戰船,所需要幾十萬人的投入,可以大大的帶動經濟的發展。
雖然朱慈烺隻要能造出一百艘排水量七八百噸的五級戰艦,足夠大明海軍在東南海域威風,在亞洲稱霸了。
荷蘭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在亞洲的勢力,最大的是荷蘭在亞洲的巴達維亞號,排水量1200噸,其他戰艦多為裝備著二十門到四十門的五級戰艦。
荷蘭、西班牙、葡萄牙、英國幾個國家加起來都沒有一百艘,而且往來貿易不常駐,互相之間還打悶棍乾架。
鄭家擁有的船隻雖有數千艘,但裝了火炮的戰船也隻有幾百艘,且都是排水量一二百噸的小船,五級戰列艦數量少的可憐,最多也就十幾艘。
鄭芝龍十年前曾建造過幾艘大型戰艦,但被荷蘭人衝進港口端掉了,從而引發了規模宏大的料羅灣海戰。
隻要朱慈烺能造出一百艘排水量八百噸的五級戰列艦,完全可以吊打東南海域所有強盜,不管紅毛還是黑發,轟他娘的就是!
為了獲取更大級彆戰列艦的圖紙,朱慈烺已經考慮重新調整錦衣衛的情報搜集範圍,將錦衣衛派出海外,甚至到歐洲國家搞技術圖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