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矛與盾的較量(2 / 2)

鄭家鐵人軍中,除了裝備著棉甲,還有部分裝備著歐洲的板甲,麵對明軍老舊的鳥銃,可謂是刀槍不入。

“啪!啪!啪”

經過微調後,靖武軍的齊射聲再度響起,鐵人軍在短短的時間裡,一下就翻倒了數十名士兵。

麵對天武軍老兵燧發魯密銃的強大穿透力,加之雙方距離不斷縮小,即便是歐洲板甲也變得力不從心,不是被打穿了,就是被鉛彈巨大的衝擊力擊垮護板造出重傷。

十六世紀到十七世紀初,是歐洲板甲發展的全盛時期,然而早在十六世紀中期,大型火繩槍的出現,使板甲的抵抗力出現了不足。

在大口徑鉛彈麵前,做工良好的板甲確實可以有效抵滯正麵的穿透,但巨大的衝擊力常會導致護板向內凹陷而出現損傷,鉛彈與板甲撞擊時發生的振動同樣會給人體帶來嚴重的傷害,這使沉重的板甲在實戰中愈發力不從心。

十七世紀初,隨著新火繩槍和燧發槍的普及,輕便而巨大的威力使得絕大多數板甲無力抗拒,此後板甲漸入衰落期,全身甲逐漸為四分之三甲乃至胸甲取代外,質量也下滑了。

朱慈烺雖聽聞板甲的防護高,卻也沒去請歐洲工匠打造在軍中普及,因為隨著火槍技術的日益提升,那些所謂刀槍不入的盔甲防具,在戰場上再也沒有用武之地了。

若是鄭家鐵軍麵對的是裝備著最先進的和鼎步槍的天武軍,那將會是一邊倒的屠殺,彆說四十步外打不穿棉甲、板甲,即便是一百步開外,天武軍也能把鐵軍打成篩子!

天武軍的裝備是整個東亞最好的,不僅人人配有燧發魯密銃和短劍,盔甲方麵更是鐵盔之外有綿盔,鐵甲之外有綿甲,是真正的重甲步兵,目前已有部分一等甲士裝備了和鼎步槍。

預計三年內,和鼎步槍可以完全列裝天武軍,十年內可列裝七大軍三十萬軍隊。

不得不說,鐵人軍的野戰能力不虛清軍,曆史上要不是鄭芝龍早早暗中投清,打開分水關和仙霞關,清軍也不會輕易打進福建。

曆史上的鐵人軍更是敗的滑稽,隨鄭成功一直打到南京和鎮江,收複大片失地,使八旗軍聞風喪膽,卻在河邊卸甲洗澡時被清軍騎兵趁勢擊潰了。

隨著靖武軍和鐵人軍不斷逼近,雙方的士兵也不斷倒下,論防禦,靖武軍不如鐵人軍,但論近距離火力輸出,靖武軍完全壓製對手!

這就是西班牙方陣與線式戰術之間的較量,線式戰術是全軍減少縱深,排成橫列呈楔形展開陣形。

這種布陣方式不僅可以更大的發揮火力的密度,且一改傳統的笨重方陣,可以在作戰中更靈活快速地機動、布陣和進攻,麵對騎兵合圍衝擊還可以變換為空心陣,簡直騷到不行。

線式戰術由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首先創建,他憑著這項軍製改革使得瑞典一舉成為歐州的新興軍事強國,這位國王就是那個出征時飄了,帶頭衝鋒涼了的那位

線列戰術是軍事史上的一個裡程碑,它標誌著從古代和中世紀的戰術向近代戰術的轉化,為同時也為後來的拿破侖時代的戰術運用奠定基礎。

此時的線式戰術剛提出十來年,還不完全成熟,戰術變革也沒有徹底完成,線式戰術和西班牙方陣戰術仍然在歐州並用,各有各的支持者,並不斷上演著一揚一場精釆的對決。

直到歐洲三十年戰爭的幾次關鍵性戰役中,1631年布賴滕費爾德會戰,1632年的呂茨恩會戰,1643年的羅克魯瓦會戰等,使用線列戰術的軍隊全部取得了勝利,這才廣為歐州其他國家使用,從而徹底取代了西班牙方陣戰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