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大呼驚醒了院中的所有人,洪承疇猛然驚醒,隻覺得脖子處冰涼,兵備道姚恭正拿著一把雁翎刀架在他的脖子上。
那一聲叫喊不但使院中明軍悚然一驚,很快引起了外麵清軍的注意。
左光先跳了起來,大喝道:“姓姚的!你他娘的乾什麼?”
姚恭拿著刀,雙手發顫,他宛若瘋狀,大叫道:“祖大壽沒有來,吳三桂沒有來,沒有援軍來了,咱們跑不掉的!我受不了了,我不想死,我要投降!我要投降!”
洪承疇的腦中一片空白,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竟會被一個文官劫持,還是自己比較看重的姚恭!
其他明軍士兵神色各異,木然看著眼前荒誕的一幕。
清軍的喊話所有人都聽到了,無論是明軍中何人抓住了洪承疇,便可賞金千兩,還會加官進爵,從優對待,誰也沒想到,竟是這個滿嘴聖人之道的姚恭。
“嘭!”的一聲,院門被踹開,一大群清軍湧了進來,外麵更有兵馬行動的聲音。
洪承疇雙目緊閉,任由那叛徒挾持,此時他隻想大罵一聲:“狗日的吳三桂,狗日的祖大壽,你們把老子坑的好慘!”
......
“皇上,好消息啊,姓洪的被俘了!”
阿濟格興衝衝的進了多爾袞的軍帳,將洪承疇被生俘的過程一五一十的告知多爾袞,並提議一刀宰了拿他首級祭旗。
多爾袞斷然搖頭,道:“他可不能殺,此人是我大清南下的一盞燈,務必好生伺候著。”
多爾袞深知,洪承疇對明國內部的情況非常的熟悉,不僅跟李自成打過幾年的仗,還參加過遼東大戰,對天武軍了解很深。
再者洪承疇本就是南方人,在南方關係盤根錯節,聲望猶存,或許是招撫東南的理想人選。
阿濟格悶哼一聲,知道多爾袞想學漢人的賢君,他也不敢阻止弟弟裝逼,隻得道:“那就將那個姚恭殺了吧,這種不忠不義的無恥之徒,留著也沒用。”
多爾袞再次出言阻止,道:“我大清言出必踐,豈可自毀食言?答應的賞賜就一定要落實下去,如此才能讓更多的漢人投靠我們。”
他又問:“洪承疇在哪?帶朕去見見他。”
“在馬棚裡關著呢.....”
天武元年正月十二日,多爾袞親率八旗軍十萬人馬繼續南下,人馬如潮,前不見頭,後不見尾,渡過遼河,破西平堡,往錦州而去。
正在錦州的吳三桂和祖大壽聞言,皆是大驚,連魂都驚得丟了大半,誰也沒想到洪承疇敗的這麼快。
原本吳祖兩家打算隻看戲不插手,先等中原戰局穩定了再作出選擇,現在看來,完全是沒戲了。
麵對清軍使者下達的最後通牒,吳祖兩家經過一番熱烈的討論後,終於達成一致,以吳三桂為代表,投降大清。
吳三桂連夜親筆修書一份,將投誠的條件儘數寫在信中,派人送往清軍營帳,然後便如剛愛戀的小姑娘,焦急的等待小情人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