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龍元(2 / 2)

歐州商人習慣使用有俱體數額價值的貨幣,對於大明這種以白銀自重為貨幣價值的貨幣體係,用起來十分彆扭,體驗極差。

他們每次來大明經商,倒賣絲綢、瓷器等貨物,隻能把自己手中的銀元按照重量換成購買力。

有的洋商乾脆直接先買足銀塊,再來大明經商,使用之時,又涉及到白銀的成色、純度和品質等問題,非常麻煩。

再麻煩也得賺錢啊,解決了一係列的問題後,當洋商們滿載貨物準備大明沿海時,還得想辦法將自己手裡剩下的銀塊,再換回歐洲通行的銀幣。

如果直接把銀塊帶回歐洲,或者帶回印度,根本就不能使用,真就變成廢礦了,這就虧本了。

饒是這麼麻煩,大多是歐洲商人隻能忍受這種不變,繼續來大明經商,誰讓大明的商品占有絕對的優勢,利潤那麼高。

大明農村有句俗語,叫“錢難賺,屎難吃!”

可是不吃怎麼行呢?而且大明的屎是真的很香啊!

現在大明實行新的貨幣製度,有大麵額的紙幣,可以免去更換貨幣的麻煩,自然更符合歐洲商人的使用習慣,將來會吃的更香!

乾清宮的禦前會議足足召開了一天,直到天色發暗,新的貨幣製度還沒確立,第二天繼續開會討論。

銀圓和天武通寶這些貨幣流通的難度不大,它們本身就具有價值。

禦前會議著重的探討紙幣的發行和流通,以及如何避免重蹈大明寶鈔的老路。

大明寶鈔是大明官方發行的唯一紙幣,後因濫發紙幣,導致通貨膨脹,民怨沸騰,正德年間廢止。

大明寶鈔的失敗,主要是沒有近現代的準備金意識,寶鈔發行泛濫,且隻發不收,既不分界,也不回收舊鈔。

結果造成了市場上流通的大明寶鈔越來越多,泛濫成災,貶值也越來越厲害。

朝廷的稅收,隻收少量寶鈔,或乾脆就不收寶鈔,隻收金銀銅錢,這樣一來寶鈔的信用度自然也是每況愈下了。

朱慈烺充分吸收了曆代發行新貨幣的失誤的教訓,做足了準備。

加上十年前在鳳陽府發行的糧票,一直可以足額兌換糧食,信譽度依舊良好,使得現在的天武朝在民間有很高的信用度,基本可以保障紙幣的發行順利。

對於紙幣的命名,有人提出叫明元,這樣讓人很容易知道這是大明發行的紙幣,也讓世界更加認識大明。

朱慈烺不願意用明元這個名字,認為不吉利,明元、明幣、冥幣

“華夏兒女,炎黃子孫,龍的傳人,朕覺得還是用‘龍元’這個名字比較妥貼一些,即能在萬民之中體現出神聖來,也能表明這是我大明的錢。”

最終,朱慈烺聖心獨裁,確定了名字。

最後討論的問題是龍元的圖案,這個話題就熱鬨了,有人提議印一條龍,有人建議印承天門,還有建議印五嶽的、印黃河的。

在熱鬨的氛圍中,各人說法不一,爭吵僵持不下。

隻聽財政部右侍郎黃宗羲,忽然道:“依臣看,這龍元的正麵就印陛下的頭像,根據不同麵值,反麵印上大家提議的圖案”

在場諸位一聽黃宗羲竟將陛下的頭像都搬了上來,立時停止了議論,不再爭吵。

這還討論什麼的!誰反對?誰讚成?

一連討論了七天,各項細節都作出了詳細的考慮,幣製改革之事,終於定了下來。

為了促進金融發展,朱慈烺又下旨建了幾個類型的銀行,如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每個類型的銀行下麵都有一兩家銀行。

朱慈烺為了支持這些銀行,將大明各地的賦稅和所有官員的祿米,都由這些銀行代為流轉。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