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軍並非都是烏合之眾,也有使用火器的精銳部隊。
自東籲王朝雄主莽瑞體時代開始,緬甸就有專門拱衛王室的禁衛軍,首都東籲城也有國王衛隊。
緬甸王的精銳部隊在首都東籲城的範圍內,離開這片地區的其他土邦,軍隊是類似鬆散的軍事聯盟性質,這些土邦定期給緬王繳納花馬禮,有戰事的時候出兵相助。
在緬王勢力強大的時候,可以控製這些地區,一旦勢力衰弱,這些地區就會叛亂,不再進貢甚至還會起兵攻打都城。
從蒲甘王朝時期開始,緬甸的軍隊就分為了象兵,步兵,騎兵和水軍,規定了步兵經曆十場戰爭後方可升為騎兵,享有馬匹這些重要的戰爭資源。
成為騎兵後又得經曆過十場戰爭後才能晉升為象兵,駕馭中南半島上最重要的重型武器。
為了維護統治,東籲王朝的緬王很精明,他們使用了葡萄牙人帶來的火器,有了火槍部隊及炮兵,但當時的火器部隊主力大都直接由西方雇傭軍擔任。
作為統治者,如何能讓外族掌握軍權呢?
於是,緬王開始針對葡萄牙人,在五十年前被緬人乾翻了,四百名葡萄牙雇傭兵被俘,首領被緬王殘忍處死,剩下的葡萄牙兵被遷移到實階縣附近安置,讓他們世代充當火槍手和炮手。
葡萄牙人在緬甸混的很差勁,逐漸退出緬甸市場。
現在的莽白時期,為緬軍提供火器的是英吉利,早在天啟七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就在緬甸設立分公司了。
英吉利人協助訓練緬軍,使得緬軍的火槍部隊戰鬥能力大為提升。
而隸屬緬甸的各地土司所謂的門戶兵,也就是今日馬祥麟對麵的這幫人,勉強算是正規軍,畢竟緬甸國王莽白跟這些土司“歃血為盟”結為異姓兄弟了。
兄弟的部下要是不算正規軍,那怎麼能說得過去,如何保證團結性?
隻能說馬祥麟遇到的不是緬軍的主力部隊,隻是個普通部隊。
這幫門戶兵? 沒有盔甲和防護,隻有象征著記號的紋身,他們分為左中右三營? 左漆左腹? 右漆右腹,中則全漆? 以此來作為部隊標識。
紋身行為,也逐漸成為中南半島各國士兵的一個象征,一是記號? 二是作為一個信仰的護身符作用,估摸著有這玩意可以刀槍不入!
明軍大舉攻來? 緬軍主帥莽夫倉促之下? 隻能拿他們先來抵擋做炮灰了。
名字叫莽夫,但他為人並不是莽夫? 反而很有軍事頭腦。
眼看明軍動了,又是敲鑼又是打鼓的? 緬軍嚇了一跳,主將更慌? 生怕明軍先下手為強? 大亂了自己的陣腳,於是一聲令下? 命令緬軍發動進攻。
緬軍開始吼叫著衝鋒,雜亂的步兵混雜著十幾頭大象一起衝擊過來。
馬祥麟十分冷靜的讓明軍步兵排成三排列在陣前? 當緬軍門戶兵差不多衝到射程範圍之時,明軍陣中呼喝聲此起彼伏。
“開火!”
第一排火槍手開始射擊,發出一排火光。
“砰!砰!砰!”
緬軍門戶兵倒下的倒下,沒倒下的開始左右亂跑,就是沒有後退。
他們隻是炮灰? 背後還有督戰的緬軍正規軍,後退也是死,不如悶著頭硬衝。
明軍射擊完的第一排火槍手後撤,第二排開始射擊!
第二排射擊完畢後,第三排明軍繼續填上位置,開槍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