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踏入九五飛龍殿,朱慈烺甚至懷疑走錯地方了,此殿原為宮中放置佛龕、收藏經文的地方,皇太後、老太妃及後宮信佛的嬪妃,一般都來這燒香拜佛。
後來太上皇和皇太後遷到玄武湖上居住,為方便燒香拜佛,佛堂轉移至島上宮殿,九五飛龍殿也就閒置了下來,朱慈烺將其賜給晉王搞實驗室。
這一看,此殿哪裡還有半分佛堂的莊重,簡直就是個與時代不符的試驗場所,裡麵擺放著各種工具、鐘表、機械輪盤、化學器皿、硝石、槍械等等,應有儘有。
根據介紹,昨夜朱和墘試驗電報的地點是從九五飛龍殿到皇子居住的東五所,電線沿著西五所外的宮牆,是一條垂直的路徑,距離大概三百米。
實驗很簡單,幾次下來都成功接受到了電信號,隻是電報的傳送速率十分有限,傳不了長篇大論,必須精簡字數。
而且,由於不熟練,朱和墘發一次十個字的電報,搞了將近一刻鐘,還有電碼設置和翻譯,更是麻煩耗時。
這些都是小問題,戰爭期間,那些熟練的電報員使用摩斯碼大約能每秒鐘傳送一個字母。
晉王朱和墘能一下子能想到參照《天武字典》的部首排列方法,挑選幾千個常用漢字編成了一部漢字電碼本,可以說是天才了。
不過,朱慈烺作為過來人,知道電碼仍需要完善,日後用在軍事上,還需要使用密碼。
他雖然對電報一知半解,但一些曆史事件他還是記憶深刻的。
甲午戰爭時期,日本方麵以電報截聽了李鴻章回傳給北京的電報,得知了清廷賠款求和的情資。
........
“好小子,乾的不錯!”
朱慈烺再度重重拍了下晉王的肩膀,露出了老父親的笑容。
此時朱皇帝滿心自豪,仿佛是自己發明了這個偉大的創造!
事實證明,他以諸皇子興趣為主的皇室教育模式,是成功的!
老二漢王朱和墿尚武,喜歡打仗了,朱慈烺將其外放征伐中亞了。
老三齊王朱和岱尚文,喜歡修書和收藏,朱慈烺讓他滿世界的搜集經史子集,命其著手成立一個包羅萬象、世界上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
老四晉王朱和墘崇尚科學,年紀輕輕的就跟電乾上了,搞出了電報這種先進的玩意。
老五秦王朱和坤,和他二哥一樣尚武,於軍中曆練,還沒什麼成就。
老六西王和老七東王是混血兒,常年缺乏父愛,教育上稍顯落後,興趣駁雜,不過二人也很努力的追趕父兄,沒有想過一輩子當鹹魚。
諸皇子,都是從小因興趣而激發了學習動力。
當一個人的興趣和工作結合在一起時,那是非常可怕的。
天武三十年五月,朱慈烺諭令禮部成立大明電報總局,並在各省各大城市設置電報局,各衙門逐漸改用電報收發發文。
同時,朝廷批準民間使用官辦電報,隻要到官辦電報局付款,便能拍發電報到遠方的另一個城市,收費按距離及電報字數計算。
當另一端的電報局收到電報以後,會有專人把印好的電報派送到目的地。
當然,朝廷衙門擁有著電報專線,與民用分開。
按照朱慈烺的計劃,三年內,漢地諸省各城完成電報網的鋪設,五年內,漠北、西域、朝鮮半島、中南半島完成大中城市的鋪設。
陸地電報線鋪設很簡單,難的是海底電纜,將台灣、東瀛、南洋等海外之地與本土大陸連接起來。
為了保證效益,朱慈烺特旨允許民間商辦電報局,官督商辦,招股集資。
有利益,商人們才有動力,彆說是到台灣和日本的海底電纜,說不定他們能橫跨南海,甚至搞一條橫跨太平洋的越洋電纜,連接遠東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