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新的征程(1 / 2)

實驗室中,眾人看著眼前這台高有三米左右,長有接近五米,厚度也接近三米的大家夥,所有人的心中都有一些激動。

這是華夏人自己設計,自己製造的第一台,四代分布式投影光刻機。

看著眼前的大家夥,伍家豪教授不禁的喊了一聲“好啊,真的是厲害啊!”

伍家豪教授的這聲好,讓所有華清大學的教授們都是非常滿足。

隻有來自真正同行的讚譽,才會是真正的讚譽,不懂行的,也就是說說而已。

常建國教授這時說道:“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型光刻機,是第四代分布式投影光刻機,這台機器的設計,已經完全脫離了四年前的那款第一代半自動接觸式光刻機的窠臼。

現在這款光刻機的最高精度,已經可以達到三微米,不過,現在唯一困擾我們的就是芯片的良品率。

現在,在國際上的芯片良品率,一般是在百分之五十到七十為合格,最高聽說小鬼子能做到百分之七十八。

而我們的良品率,最高也就能到百分之四十九,摸到了五十的邊。

在這方麵我們一直在尋找原因,可是始終沒有解決。

再一個就是製造成本。現在我們這台光刻機的製造成本,要比國外的產品高出百分之二十,這在國際市場上,是無法和那些巨頭公司們去競爭的。”

聽到這款光刻機的精度能夠達到三微米,朱耀靈的眼睛一下就亮了起來。

當初他二哥朱耀坤和他說,他們設計的尋呼機,當初為了節約成本,所以采用的是三點五微米的芯片製程。

但是要想達到更好的效果,那麼采用三微米的芯片才能達到設計目的。

而現在世界上主流的芯片,也不過就是三微米,也就是說,現在大陸的光刻機製造水平,完全就是在第一梯隊。

哪怕要求的再嚴格,也不會掉落出第二梯隊去,而且現在世界上的所有電子產品,主流需求也還是三到五微米左右的芯片。

像那些七微米的芯片,也還都有市場呢。

想到這裡朱耀靈剛想說話,結果伍家豪教授先說話了。

朱耀靈一看,嗯,自己還是少說話吧,畢竟這裡任何一個人,對他來說都是技術大神,自己少說話還能少被人懟一點,於是繼續在那裝啞巴。

伍家豪教授這時說道:“常教授,我認為你剛才說的問題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你剛才說的良品率的問題,我想問題應該在兩個方麵。

第一個,應該是光刻機在裝配時的精度問題,還有就是配件的精度問題,

第二個我想還是一些工藝上的問題。

如果我們在配件製造上能夠提升上來,裝配工藝再重新優化一下,我想應該可以解決一部分。

第二點,在製造工藝上,可以慢慢調整,這個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而您說的成本問題,我認為,作為實驗室產品,這個成本控製已經非常不錯了,哪怕是你們計算後的量產成本,我想也是能夠解決的。

我不知道你們的成本核算是怎麼核算的,是以單台來進行的核算,還是遞進式核算?”

常建國說道:“我們計算的成本,就是按著這台機器在我們實驗室成型的價格核算的。”

聽到這裡,伍家豪教授就笑了,說道:“成本合算不能這麼算,如果按著你們所核算的成本來算,那麼如果年產量達到五十台的產能,那麼你們的成本將會下降百分之三十。

也就是說如果能夠年產五十台,那麼這台光刻機的售價將會比國際價格低上百分之十,如果是一百台的話,那麼絕對能夠低上百分之二十。

這樣的價格優勢,在國際市場上一定可以攪起風浪,這是毋庸置疑的。”

這時朱耀靈插上了一句話,說道:“伍教授,如果我需要一年至少一千萬顆芯片的產能,那麼,我們需要幾條生產線,每條線上需要多少台光刻機?”

伍家豪教授稍稍思考了一下說道:“按著現在市麵上主流的三英寸或是四英寸晶圓來計算,每台光刻機每天二十四小時能夠生產四百到五百枚芯片左右。

按每年三百天運行的話,就算是五百枚芯片,那麼一台光刻機一年的產能也就是十五萬左右。

如果是一千萬的需求量,那麼大概得需要七十台左右的光刻機,而每一條線需要配備多少光刻機,那就是由生產線上的前後輔助係統決定的。

因為整條生產線上還包括刻蝕機、薄膜沉積設備、清洗設備、測試設備等眾多環節。

所以按著國際廠家的慣例,一般一條線,需要十八到二十台光刻機。

也就是說,想要滿足年產千萬枚芯片的產能,那麼至少需要四條線,七十台左右的光刻機。”本站域名已經更換為()?。請牢記。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