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新的征程(2 / 2)

在大概了解了基本的情況之後,朱耀靈對常建國說道:“看到了嗎?先不要說什麼海外市場了,先把我的需求滿足了再說吧。

我剛才給的數量是最低數量,現在我的電子廠,每個月發出的隨身聽就有接近三十萬台。

而每台隨身聽,最低檔的也需要兩顆芯片,最高檔的則需要五顆芯片。

你算一下,就算每台隨身聽三顆芯片,那麼一年最低三百萬的隨身聽需要多少芯片,那就是接近一千萬顆了。

而這還沒算我的遊戲機,還有我的絕密產品,那個產品一出來,每年的芯片需求量,是可以按億來計算的。

所以啊,放心,隻要你們把良品率提上去,成本這塊,我用數量就能給它壓下來。”

聽到朱耀靈說出來的需求量之後,常建國教授和那些華清的教授們都已經聽傻了。

這麼大的需求量,這簡直就是一下就掉進了金窩窩裡了。

這還沒有怎麼樣呢,就有人告訴你,你的東西我需要,還需要很多,很多。

你會怎麼樣,換成任何一個人,都會去玩命的搞出來這些東西。

這時朱耀靈又問道:“如果我們合資成功的話,那麼還有兩個問題,一個就是,光刻機有了,那麼晶圓呢。

要是光有鍋沒有米,那不是隻能乾瞪眼嗎?”

還沒等朱耀靈說出第二個問題,常建國就說道:“晶圓不用擔心,就在去年,京城878廠的一條三英寸生產線已經完全投產,初期產能就達到了年產八千片左右的產能。

這個產能雖然還無法和國外的相比,但是如果通過技術改造,我想還是有潛力可挖的。

若是還不行,隻要有訂單,我想那就建議他們再建一條生產線,用來應急。

然後開發更高產能的生產線,或者研發出來四英寸的生產線。

隻要想辦法,那麼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在大家探討完這些問題之後,常建國的技術助手們,已經做完了光刻機啟動前的所有準備工作。

因為現在這是在實驗室中使用的試驗設備,所以,整個試驗程序的準備工作還是很快的。

在一片經過檢查合格的三英寸晶圓被送進清洗設備之後,晶圓通過特殊清洗液噴淋,然後進行超聲波清洗,再經過乾燥程序,這樣一個合格的基片就可以進入二道塗膠程序了。

在有機玻璃護罩之外,看著那片晶圓進入塗膠機後,沒有兩分鐘,便從裡麵出來了。

這時那塊晶圓上已經有了一層肉眼幾乎看不見的膠層,而晶圓上的膠塗層這時已經通過軟烘,直接進入了光刻機。

此時的光刻機,在把晶圓接收到位之後,根據模板投影進行光刻,不到兩分鐘的時間,晶圓就被送出了光刻機。

此時晶圓進入到了下一道工序曝光顯影,這一道工序是要把那些被光刻機刻蝕的光刻膠曝光後清洗掉。

當這一道工序完成後,就進入了蝕刻程序,當晶圓從蝕刻液中出來之後,這所有的程序也就基本完成了,隻剩下最後一道清洗程序。

伍家豪教授在晶圓清洗烘乾後,被送出來的那一刻,直接就把那晶圓用鑷子給夾了出來。

雖然伍家豪教授穿著連體防塵服,可是這絲毫不影響他的動作之精準。

在顯微鏡下,伍家豪教授一刻度一個刻度的檢查著這片晶圓的最後狀態。

良久之後,伍家豪教授說道:“完美,和我預想的一樣,現在的良品率不高的問題,就是因為裝配工藝的問題所導致的。”

然後他喊了常建國過來,讓他在顯微鏡上看著,然後伍家豪教授說道:“你看一下,在絕對中心對焦點的那些芯片。

光刻線條清晰,整體規整,沒有折射裂痕。

但是你看一下轉移角的那些芯片,他們的蝕刻角度就出現了變化,這是光刻頭在轉移角之後,角度對準出現了問題。

隻要把這個問題解決了,良品率絕對能夠上升百分之十到二十。

再說一句,這個蝕刻液比列和蝕刻時間是誰確定的,簡直是完美。”

這時邊上的一位華清教授說道:“蝕刻液比例和蝕刻時間是常教授定下來的,這個濃度和時間的比例,確實是個完美的作品。”

聽到了這個回答後,伍家豪教授哈哈大笑了起來,因為帶著防塵帽,所以他的笑聲有點回音的感覺。

接著他說道:“常老弟真的是天才,在這一塊是絕對的天才,光刻機雖然難,但是誰能知道,這蝕刻液和時間的比例卻是更難。”

而朱耀靈這時也說了一句“那我們新的征程,是不是就可以開始了。”本站域名已經更換為()?。請牢記。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