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來順這一晚上的熱鬨,第二天就傳遍了京城。這下,不隻是上層知道朱耀靈這個人,就連普通百姓,也知了有個港島的大老板極其豪氣,敢請整個華清大學吃飯,還都是好的。
這事連著三天都成了街頭巷尾的談資。
當然這裡麵有說好的,也有說壞的,人心各異,具不相同。
不過這些對朱耀靈來說那都已經是過去事了,不值得再提。
在第二天的時候,他就給他父親打了長途,說的就是在京城這邊的進展,如果這邊能夠成功的話,那麼在國外采購設備的事情就可以放棄了,所以現在和國外廠家的接觸,還是以拖延為主。
朱父在知道這個消息之後,也很高興,畢竟要是自己能夠生產,那麼這就是會節省太多的資金了。
要知道,想要弄一個中大型的芯片製造企業,那投資可是用億來作為數字單位的,而且還是美金。
而這其中最大的投資,就是光刻機等製造設備,要占據六成還要多。
所以在得到了朱耀靈的消息後,港島這邊和國外廠商的接觸,也就先淡化拖延,看看後續發展再說。
而在京城這裡,一些事情還是如朱耀靈所料,還真的是有人在合資製造光刻機這件事情上使絆子。
在進行技術交流後的第三天,整個合資報告就給上麵遞了上去。
可是朱耀靈又整整等待了七天時間,上麵還是遲遲沒有消息下來。
他通過馮老知道,有一些人不想看到這次的合資成功,所以一直在找事情。
不過這邊也不是能讓人隨便拿捏的軟柿子,不管是馮老還是劉高官,還是華清大學的張校長,還有那奉天省的趙高官,特區省的王高官,這些人也都是朱家的利益攸關方,或者說是一定程度上的盟友。
每個人都和這次合資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相對於奉天省,特區省更加重視這次合資。
因為這次合資如果成功,那麼在特區的芯片製造企業的落地,那就再無更改,必然會加快建設。
而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前後需要投資幾個億美金的大項目,誰要是敢把這事給攪和黃了,那就是整個特區省上下的生死仇敵。
所以特區省這邊,更是使出了全身力氣來助攻,為了這事,特區省王高官特意飛到京城來助拳。
而奉天省這邊雖然趙高官沒有來,但是馮老可是在這坐鎮著呢,這可是比趙高官更有威力的存在。
而最出人意料的,是京城市的魏高官也加入了助拳的隊伍,因為如果這次合資能夠成功,那麼這個光刻機製造合資企業,必然會落地京城,而這麼大的一個企業落地,這就意味著政績和以後稅收的增加。
南方特區那邊這兩年賺了多少錢,這邊是看在眼裡的,而奉天那邊,隻是合資成了一個奉港集團,這不到一年的功夫賺了多少錢,那都能把人眼睛給晃花了。
更何況,那邊正在籌備合資的大化工項目,更是讓人眼紅心熱。
可是那朱氏集團在京城沒有投資項目,大家也就隻能乾看著眼饞而已。
現在機會落到京城這個地界,可是還有人在裡麵使絆子,想把這事給攪和黃了。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這怎麼能忍。
所以都沒等朱耀靈這邊的人去做工作,京城地方高層就群起而動,紛紛發力,各顯神通,一定得把朱氏集團這個金娃娃給留在京城。
一時間整個京城可以說是風起雲湧,各路人物,圍繞著這個大型投資項目你來我往,鬥得不亦樂乎。
最終還是因為這個項目牽扯的利益方太多,利益太大,各方變得極其團結。
所以那些使絆子的人,無奈隻好退卻,等著看以後是否還有機會,再回頭一擊。
不過這樣的機會,並不是什麼時候都會有的,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朱耀靈這邊的盟友們,隻會因為利益關係而更加團結。
慢慢的,雖不能說是鐵板一塊,但也不會那麼容易就被人突破的。
終於,在遞上報告的半個多月後,上麵終於批複了下來,同意了這次的合資項目。
而這次合資的主體卻是分成了三份,京城市要求占百分之三十,華清大學占二十,成為一方。
朱氏集團占另一半。
雙方以五十對五十,成立了京港科技(合資)集團公司。
而市政府在離華清大學不遠的中關村那裡,批下來了一大塊地皮,用於新廠的建設。
朱耀靈在看著眼前這個剛剛處於開發階段的,後世極其有名的高科技產業聚集地,很是滿意的笑了笑。
今天隻是他一個人來到了這裡,想起了兩天前,這裡在集團奠基時的熱鬨場麵,朱耀靈也是不禁一陣唏噓。本站域名已經更換為()?。請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