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瓦尚嘎族人(1 / 2)

在朱母的帶領下,一行眾人,先來到了刻著孤兒院捐贈者名字的愛心牆前。

朱母現在是這個孤兒院的第一任管理院長和學校的校長,而朱耀靈的大嫂則是副院長和副校長。

這裡的護工和教師分為兩種,一種是義務的,就像朱母她們一樣,都是義務在這裡工作的,這是不收取任何報酬的工作。

還有一種是雇傭的。

但是在這裡的義務工作,卻是很多居家貴婦們,都想要爭搶的機會。

即便她們不想來,她們家的男人也會想辦法讓她們來,因為能來這裡的居家女人,那就是進入了一個圈子。

這種貴婦圈子,可不是什麼人想進來就能進來的,除了你的身家地位之外,你的性格,學識也都要和這個圈子的主流能夠對上,這樣才能讓這個圈子接受你,容納你。

老話說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是一類人,想硬擠進去,那也隻能得到嘲笑和排斥。

在愛心牆前朱母說道:“感謝每一位,為了那些可憐的孩子們而獻出愛心的朋友們,這麵牆上將會永遠記錄著諸位的善舉,也會讓這份愛心永遠的傳承下去。”

朱母的話雖短,但是卻讓所有的來賓們紛紛鼓掌,他們對能把自己的名字刻在這麵,由花崗岩製成的石牆上,感到非常滿意。

因為這就是名氣和聲望的一種,名氣和聲望是需要不斷積累的,而不是一夜之間就會有的。

離開了這裡之後,大家也就都向著孤兒院的主樓走去,樓是一棟六層的樓,並不高大,也很樸實。

因為住在這裡的基本上都是孩子,而很多孤兒,都是身體有殘疾和疾病的,所以這裡的建築全都是底矮的建築,並沒有市區的那種高樓大廈。

室內的裝修也很不錯,照顧到了各個年紀的孩子們,和身體有殘疾的孩子們。

大家簡單參觀了一下也就出來了。

來到廣場上,看著這個建設的,好似大型公園一般的孤兒院,眾人的心中不由得就升起了一種滿足感。

這是一種來自內心的自我升華,和賺不賺錢沒有關係,權利和地位是給不了人這種感覺的。

不過也有人的心裡會想著另外的一些事情,比如,那個曾經說過朱耀靈想拿孤兒院的土地去謀利的李黃瓜,就在那低聲自語了一句“可惜了這塊好地了。”

就在大家參觀出來後沒有多久,那些舞龍舞獅的也決出了勝負。

龍珠和獅青分彆由兩家武館獲得,而彩頭則是由麥理浩親自發給了這兩家武館。

當然剩下的那些武館,也都給發了紅包,誰都沒空手。

眾人在離開之前,還都去了女媧娘娘像前去拜了拜,這裡雖然不受香火,但是卻沒人反對送鮮花,所以前來拜女媧娘娘的人也就都會給女媧娘娘帶支鮮花過來。

因為這裡反對奢侈浪費,所以也不讓送大花籃什麼的,想送的,帶上一支花,或是采幾支野花都好,

女媧娘娘像這裡越是這樣,反而來的人還越多,拜像的人還越是虔誠。

很多港島人都說來這裡拜過之後,很多心願也都實現了,這裡可比那些寺廟道觀還要靈驗。

不過這些人們也能理解,畢竟女媧娘娘可是最早的神仙,就連那些寺廟道觀裡的神仙,還不都是女媧娘娘捏出來的人和動物們,修煉後得道成仙的。

所以這女媧娘娘比他們靈驗,也是必然的不是。

現在這女媧娘娘像靈驗的傳說,已經不止是在港島流傳,就連彎彎和東南亞,也都流傳開了。

有很多彎彎和東南亞的人,也都是不遠千裡的,來到這裡對著女媧娘娘像拜上一拜,送上一支花。

所以女媧娘娘像這裡,天天都是鮮花不斷,總是有著一股花香縈繞在這裡,始終不散。

朱家最後在酒樓擺了酒宴,宴請了所有來賓之後,大家也就全都散去了。

從第二日開始,在朱母的主持之下,孤兒院開始了正式的運作。

港島的孤兒們,開始不斷的向著這裡聚集,有的是彆的小孤兒院送來的,有的則是社會上送來的。

這個時代,港島雖然繁華,但是那繁華的背後,也是充滿了黑暗。

因為港島,每年光是警方解救的孩童都不知道有多少,有的能夠找到家人,有的根本就無法找到家人,隻能送往福利屬和各個孤兒院去寄養。

就在孤兒院正式開院的一周後,柯連山回來了。

柯連山去這一趟非洲,一走就是接近四個月,但是這一趟的成果也是頗豐。

朱家彆墅,茶室中,朱父先給柯連山倒上一杯茶,說道:“連山辛苦了,來先喝杯茶,再說話。”本站域名已經更換為()?。請牢記。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