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港飛機製造集團的第一次高層會議結束之後,朱耀靈又在魔都停留了幾天,這幾天裡他和馬老詳細溝通了關於他對於中型支線客機以及對中型和小型豪華私人飛機的設想。
而馬老對於朱耀靈的意見也非常重視,就像朱耀靈認為中型豪華私人飛機的噴氣發動機以後置為好,這樣可以儘可能的降低機艙內的噪音,能夠讓機艙內的乘客有著更為舒適的環境。
還有私人飛機內的活動空間也儘可能的要大,乘員數量控製在十人以內就可以。
這是一個富豪出行時的小團隊基本人數,
但是裡麵的布局一定要合理,像是沙發,酒櫃,電視,封閉式洗手間,電子廚具等這些裡麵也都要想辦法配齊了。
朱耀靈在他給出的設計概念圖中,也把這些儘可能的表述了出來。
而且他給出的概念圖,是兩大一小三款飛機的概念圖,這三架飛機,都是他在後世參加航展時見過的私人飛機。
他朱耀靈自己本身是不懂飛機,但是後世那些豪華私人飛機的造型他還是有印象的。
他也上去參觀過,也大概知道後世豪華私人飛機的基本要求。
那三個概念圖,兩架是噴氣式的一架是螺旋槳的,而那架螺旋槳的私人飛機是個小型的四到六人私人飛機。
這款螺旋槳飛機,朱耀靈複製的是後世老美的一款空中國王螺旋槳飛機。
這款飛機在後世是一款低成本的私人飛機,售價還不到一千萬美金,在當時也是非常受市場歡迎的私人飛機。
而且朱耀靈把這款能夠乘坐八到十人的空中國王,給縮減到了四到六人,這樣機艙內的空間就會顯得更大。
而朱耀靈認為可以先從這款螺旋槳私人飛機入手,作為上港集團的第一個產品。
因為這款飛機設計製造相對簡單,可以最快的出成果,而那些中型噴氣式私人飛機和支線客機的設計和製造工作,需要的時間可是不短的。
而馬老這邊也認為應該從這款小飛機入手來先練手,雖然他們能夠製造大飛機,但是小飛機的設計製造也有它的設計特點和要求。
而朱耀靈這邊也調來了自家研究院的大量人員,其中電子係統的人員最多,其次就是機械和空氣動力方麵的人員,而來的最少的就是飛機內飾方麵的設計人員,隻有三十多人。
這三十多個內部裝飾設計師,基本都是在高手,那輛虎式豪華轎車的內部裝飾就是出自他們的手筆。
而這一次就來了一半人。
而電子係統和機械還有空氣動力方麵來的人則有七百多人,這樣的技術力量讓馬老欣喜若狂。
而在第一架飛機成功之前,朱耀靈也沒有讓上港集團閒著,而是讓他們大量代工自己其他集團的產品,用來讓整個上港集團能夠運轉起來。
比如合並到集團裡的魔都電子廠,現在就在準備代工蛇口電子廠的電子產品,而機械廠則是在做著為奉港集團的汽車配件進行代工的準備。
現在不管是蛇口電子廠還是奉港集團,他們的產能都還是遠遠不足,都還是在不斷的擴張。
現在能夠有合格的代工夥伴,他們高興還來不及呢。
在上港集團這邊已經沒有他什麼事情之後,朱耀靈就得北上龍江了,那裡的鍛壓機的事情,還需要他去做最後決定。
在上港集團還沒有合資之前,他在來到了魔都的第三天,就給龍江一重那邊打了電話。
在電話裡他和龍江一重的高官說,他準備投資一億美金,由龍江一重設計生產一台巨型的鍛壓機,而朱耀靈認為如果可以,那麼就不去設計生產四萬噸的鍛壓機,而是直接設計生產一台六萬噸的鍛壓機。
這樣可以一步到位,省得四萬之後再六萬,那就太浪費資源了,至於為什麼沒有直接上八萬噸的鍛壓機,那是因為鍛壓機不是大白菜,不是說設計生產出來就能設計生產出來的。
龍江一重設計生產過一台三萬噸的鍛壓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設計生產巨型鍛壓機的技術實力和手段。
如果再集合起了足夠的技術力量,想來,六萬噸的墊墊腳也能夠的到。
但是八萬噸的,以現在的技術實力和條件,那還是很困難的,如果這次六萬噸的能夠成功,那也就為了後期八萬噸,甚至十萬噸的鍛壓機打下來了極為堅實的基礎。
而龍江一重的林高官,在聽朱耀靈說要投資一億美金和他們一起設計建造一台六萬噸級的鍛壓機,那更是興奮的不得了。
直接承諾,他們那邊先做準備,然後就等著朱耀靈北上詳談具體的事情。
而朱耀靈也和華清大學還有哈工大聯係了一下,告訴他們現在有這麼一個大項目,想邀請他們派出來頂級人才,一起開發這台大陸第一台六萬噸鍛壓機。
華清大學可是在京港集團裡麵有股份的,和朱耀靈也算是極為緊密的合作夥伴。
而哈工大也在龍江一重為奉港集團設計高精度一千五百噸,和五千噸高精度連續鍛壓機的時候出了很大的力氣。
而朱耀靈也從來都不會虧待幫助過自己的人,朱耀靈除了給了正常的費用之外,還給了哈工大一千萬美金的助學資金。
這筆錢可以用來幫助經濟困難的學生以及老師,還可以用來改善一下哈工大的教學條件。
為了這件事哈工大的李校長親自趕到了奉天來感謝朱耀靈,因為給這錢的時候朱耀靈都沒露麵,朱耀靈覺得這樣的事宣傳的太多了,有沽名釣譽之嫌,沒意思的很。
除了這兩所大學之外,還有奉天大學也派出來了不少的技術力量,也一起參與了進來。
而在港島他二哥的研究院裡,也有這方麵的專家被派了過來。
可以說在朱耀靈這邊還沒有北上龍江的時候,各路英雄就已經開始齊聚龍江,共襄盛舉了。
當然,以朱耀靈的細心,他當然不會讓這些人自己去往龍江走,而是安排了一個團隊,專門負責這件事。
而龍江省的吳高官在知道了這件事之後,第一時間召開了班子會議。
議題隻有一個,就是怎麼樣協助龍江一重成功的完成這個六萬噸鍛壓機的壯舉。本站域名已經更換為()?。請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