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炎炎夏日,魔都上港集團航空發動機製造廠,在魔都外圍很遠處的一處山區內,曆時一年的時間新建起來的一個航空發動機高空高速實驗車間內。
在實驗車間試車台上,一台大型窩扇發動機橫臥其上,銀白色的機身閃閃發光。
朱耀靈抬著頭,看著那個被束縛在高高的試車台架上的發動機。
這個實驗台,雖然也叫高空高速發動機實驗台,但是現在的它也隻能說是能用而已,離真正的完全體實驗台它還差的太遠了。
可即便是這樣,這裡也是國內現在這個時候,最先進的航空發動機高空高速實驗台了。
為了建設這裡,從去年確定了地點,到開了炸開岩石的第一炮,這裡就沒有停工過。
二十四小時四班倒,幾萬人擠在這麼一個小小的區域去建設這麼一個實驗台。
為了它的建成,犧牲了三位戰士的生命,其中一個還是工程團的團長。
他為了去拽一個失足跌落的戰友,而和戰友一起跌落了高台,如今他們三位戰友的墳墓,還在這山的對麵那座山上聳立著,他們在那裡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這裡,他們為之獻出了生命的實驗台。
為了建設這個實驗台,朱耀靈個人出資三億美金,這三個億不在合資範圍之內,完全是屬於他個人白拿出來的。
而且這個實驗台在完全建成之後,它的界定也是模糊不清的,原則上它是空軍的,但是上港飛機集團可以隨時無償使用。
實驗台所有的由來大家都知道,但是卻沒人去把這話給挑明,因為很多時候糊塗一點還是比較好的。
在這一年多來,上港集團航空發動機製造廠,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金的支持下,尤其是在那兩台超級計算機的支持下。
整個項目團隊的研發進程可以說是突飛猛進。
如果你能看到整夜都不曾熄滅的那實驗室中的燈光,你就會知道,為什麼新窩扇-8會這麼快的被擺在了那個實驗台上。
最早的窩扇-8雖然也用在了國產大飛機上了,可是它的性能,卻隻能說是慘不忍睹,性能連模仿的原民用版JT3D發動機的八成都沒有達到。
這樣的成績真的是不能說是多好,隻能說是,離及格還差那麼一點點。
如今經過了上千工程技術人員一年多的臥薪嘗膽,這台新的窩扇-8終於可以上到了實驗台上了。
在實驗台安全員的提示之下,朱耀靈一行人也離開了實驗台,來到了上方的監控室。
在技術總指揮的命令下,確認各方準備完畢,最後由和朱耀靈站在一起的一位空軍首長下達了命令“實驗開始”
所有的實驗技術人員恪守崗位,窩扇-8航空發動機的嘯叫聲從開始的輕聲低吟,慢慢的變成了暴怒的吼聲,一米多長的尾焰,向著實驗台外噴射而去。
可是它的進氣口和排氣口卻在發生著各種模擬變化。
從最開始的低空常溫、常壓、正常空氣密度,逐漸的變成了指揮台上的各種讀數。
指揮台上,報數員口齒清晰的報出著各種讀數。
而朱耀靈隻能聽的懂多少米正常。
從最早的“起始度正常,到五百米正常、八百米正常、一千米正常、兩千米正常、五千米正常、一萬米正常、一萬兩千米正常。一萬五千米正常。”
客機用的發動機,是不是需要到了一萬五千米還正常朱耀靈不知道,但是他知道客機的正常巡航高度是一萬兩千米左右。
而戰鬥機的窩扇發動機才需要在一萬五以上,比如後世老美的F22它的升限才一萬九千米而已。
而在兩萬米以上,那就應該是窩噴發動機的天下了。
可是現在實驗台上的這台窩扇-8發動機,直到發動機模擬達到了一萬六千米的時候才開始報警,因為發動機開始發生了喘震。
這時指揮長開始命令降低模擬高度。
等模擬高度再次降到一萬五千米的時候,發動機再次恢複正常。
再經過了幾次模擬實驗之後,已經可以確定,這台發動機的實用升限在一萬五千五百米左右。
監控室中,馬老說道:“這台發動機還有潛力可挖,雖然這台發動機在老美那裡搭載的機型最高升限隻有一萬兩千六百米,但是我們在經過改型之後也把它提升到了一萬五千五百米。
可是我們感覺這台發動機還是有它的潛力價值,至於是多少我還不好說,但是我想五年之內,一萬九應該是能夠摸一下的。
即便不成功,也能打下一些基礎。”
這時一直站在朱耀靈他們身邊的那位空軍首長,對馬老和朱耀靈敬了一個極其鄭重的軍禮。
說了聲:“謝謝”
從發動機實驗基地回來之後,朱耀靈再次來到了小鷹私人飛機生產車間。
整個生產車間的飛機生產流水線,是采用了朱耀靈提議的汽車生產流水線的那種原理。
但是生產飛機和生產汽車卻有很多的不同,至少在配件的需求和繁複程度上它們就不是一個等級。
所以這個流動的速度就需要一種極為精細的控製,而這種控製是需要大量的計算和模擬以及實踐來確定的。
今天朱耀靈現在看到的這個生產線,就是最新搞出來的,極為初級和簡單的脈動生產線。
其實飛機脈動生產線並沒有那麼神秘,它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和汽車生產流水線一樣,但是這裡麵需要太多的變量計算而已。
不過所有的技術發展,都是需要實踐去不斷驗證的,而這條初級生產線的建成使用,就是發展的第一步而已。
朱耀靈看著眼前的這條小鷹私人飛機生產線,與其說是脈動,還不如說是蠕動,可是不管怎麼說它還是在不停的向前運動者。本站域名已經更換為()?。請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