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種理論都有局限性,但不能說它們是錯的,就如牛爵爺的萬有引力定律無法解釋水星攝動問題,可也不能否定整一套萬有引力學說。於是又出現了相對論、出現了量子力學。
還有,依照原子理論,化學元素周期表就獲得了統一的處理,氫、氬、鉀和銅在化學反應中是完全不同的,但原子理論告訴我們,他們都是由電子和原子核組成,電子處於在原子核附近振動的不同量子力學態,而原子核都由質子和中子組成。
利用弦理論,這些基本粒子又可能會得到一個統一的處理。
人類的每一種物理理論,就好像是從一個角度對宇宙物理規律真相的窺探,而每一次統一的總結,就好像是將這些種種理論綜合起來,從多方麵去看那深藏的未知規律。
就如人類在戰國時代就認知磁,再到司南、磁針的出現,然後到第一次認知電,再到知道電和磁其實是一樣東西。這個過程就是人類對電磁力這個宇宙四大基本力的認知過程,麥克斯韋方程組是正確的,但不能說戰國時代的古人不懂麥克斯韋方程組,就認為他們發明的司南是錯的。
認知是一個過程。
如今人類也是一樣,在氘核曆經六千多個天文單位的奔襲,然後在電磁裝置的作用下將質子分離出來,最後剩下的中子向著靶標猛撞在一起的時候,便意味著人類再次對一個未知領域、或者說某個領域還處於未知的那一麵,望了一眼。
如果說宇宙基本力之一的電磁力是一隻豹,那麼庫倫定律、電場強度公式、點電荷電場強度公式、歐姆定律、焦耳定律、電功率、安倍定則、洛倫茲力公式、磁通量公式、壓力、摩擦力、電磁感應公式、麥克斯韋方程組等等一些列公式、定則、定律,都是人類對這隻豹的一次次管中窺豹。
一次看到豹頭、又一次看到豹尾、接著又看到豹身、豹腿、豹眼、豹耳、豹嘴、豹鼻、豹皮、豹紋,最終窺得全豹。
大統一理論也是如此,在人類開始用這台天文級粒子對撞機實驗之前,就已經從其他方麵對起進行窺探,然後得出各種各樣的物理成就,諸如標準裡子模型、弱相互作用宇稱不守恒、量子力學、楊-米爾斯場論、狹廣義相對論、電弱統一理論等等。
這些均是人類探索大統一過程的拚圖,而現在,人類通過這台天文級粒子對撞機中想要獲取到的,並不是所謂的超過所有前人發現的發現,而是大統一理論的最後那一塊拚圖,管中窺豹的最後一眼。
這是科學家的期望,但通過天文級粒子對撞機能發現什麼,他們也不確定。本實驗項目的領銜科學家劉迷言在記者提問中這麼回答:我們也不確定,但最好能發現些什麼。
是的,這是探索,不是驗證,所以沒有人敢把話說滿。…。。
兩個多月後,第一次對撞實驗的數據終於傳回到科學團隊手中,而作為本次對撞實驗項目的科學團隊的領銜科學家,劉迷言第一時間就帶著整個團隊,進入分析數據的工作中。
而天文級粒子對撞機在完成一次對撞實驗之後,則需要工程人員對其進行各種檢測,完成檢測確認完好,然後消除第一次實驗的殘留影響,再將需要更換的實驗受件更換掉,接著就要進行第二次對撞實驗。
相比於按部就班的建設,這種科研工作都需要人工去完成,而且全都是人類親自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