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燒豬肉,由工作人員分切。
再逐一用一次性餐盤,給一眾演員和工作人員分吃。
等到李天宇吃到親手斬開的燒豬肉,才知道什麼叫做外酥裡嫩。
咬一口嘎嘣脆,咬下去卻噴香爆汁!
尤其是那焦黃起麻的豬皮,簡直入口就化。
好吃到流口水。
李天宇雖然兩世為人,卻真好多美食都沒吃過。
好似這隻麻皮燒乳豬,上輩子太窮,吃不起。
這輩子,卻又一重生,就開始了歌手生涯。
做歌手,最重要是保護嗓子,次重要是維持身材。
他當然不會自動自發,去找麻皮燒豬,這種一聽就想吃,一吃就可能長幾斤的熱量炸彈吃。
不過,此刻就不同了。
劇組開機儀式,人人有份,大吉大利,他入鄉隨俗,倒吃得津津有味。
徐客工作室的作風,就是雷厲風行。
大家吃過燒豬,打掃完開機儀式的場地,迅速進入狀態,開拍。
開始,拍的是劉詢和李天宇的對手戲。
因為試鏡時,讓他演小和尚十方,其實就曾無實物表演過這一節。
他自然知道要領。
演“白雲禪師”,處處要注意凸顯靜氣,和徒弟做鮮明對比。
現在換了做小和尚十方,當然是處處凸顯少年人的動態和搞笑。
“白雲禪師”是配角,雖然有台詞,有動作,有情緒。
但比之主角來說,戲份還是少太多。
要凸顯“靜”和“定”,幾乎每一個姿態,神情,步伐,衣袖擺動的幅度,都要從一開局就精心設計。
小和尚十主角,戲份上就多出好多鏡頭,編劇又有專門寫包袱,亮相就表現人物性格。
還有同師父和小燕赤霞兩組人物關係對比。
戲份任務更重,但演技的難度,其實是降低了。
“靜”,比“動”,在電影語言中,要不好表現得多!
李天宇有這層體會,又可以說是“胸有成竹”,演起來自然遊刃有餘。
他甚至不完全是照著前世影像梁朝韋演,又加多一層自己的設計。
就是增添了一個虔誠念經的動作。
兩師徒趕路,十方掉下懸崖,好不容易爬起來,師父卻又下了山崖。
普通人不如不爬起來的感覺剛剛升起,李天宇飾演的小和尚低頭念經。
行路休息,打開荷葉包吃飯團。
風沙瞬間,將白飯團吹成了灰飯團。
前世的原作,十方小和尚一臉苦相,仍然將有風沙的飯團吃下。
李天宇的處理,則是一臉苦相低頭念經,容顏舒展,吃下有風沙的飯團,臉又皺成一團。
張雪友追殺的強盜。裹挾著小和尚東躲西藏。
原作中,十方隻是一臉狼狽,跟著東躲西逃。
李天宇的處理,卻是他被強盜衝得東倒西歪,仍然努力要念經。
被血水噴了滿臉,一臉痛苦,苦著臉繼續念經。…。。
小燕赤霞殺人,師父叫他埋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