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我在漳州。”
顧承寧冷哼一聲。
“你在漳州,你怎麼會知道揚州的事,隻顧彈劾按察司,你身為江南巡察禦史,揚州出了這麼大的貪腐案,你卻沒有任何奏報,你這是瀆職。”
“揚州乃我大乘為數不多的上州之一,為我大乘賦稅重地,然而那群官吏卻濫用職權,貪腐稅糧,虛假上報,幸得陛下聖明,有所察覺,這才派我親赴揚州,查清來龍去脈。”
“果然,揚州官吏,貪腐成性,就連百姓生活不可缺少的鹽,也敢下手,你可知,揚州鹽賣多少錢一升?”
梁方被懟的啞口無言,跪在地上默不作聲。
這事本是顧承寧奏報皇帝的,現在顧承寧卻說是皇帝察覺,這讓李恒很是受用,即便如唐太宗李世民那樣的皇帝都喜歡聽好聽的話,李恒更不用說了。
梁方憋了半天,突然一抬頭。
“陛下,即便如此,可按察司濫用私刑卻是事實,揚州官員,哪個不是兩榜進士出身,古法有雲,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按察司濫用酷刑,乃是對我讀書人的蔑視與侮辱。”
媽的,竟然用天下讀書人來拉仇恨,這一招厲害呀,不過他怕是用錯的地方。
果然梁方這話一出,大殿上很多人臉都綠了。
這大殿之中的官員,幾乎沒有人是進士出身,甚至都沒參加過科舉,他們不是李恒起兵時跟隨的謀士,就是立國時各地舉薦的大才。
文臣這邊心想,梁方這話是什麼意思?難道隻有進士出身才算士大夫?
特彆是以魏國公蕭羽為首的一群文臣。
蕭羽小時候家裡頗有餘財,所以蕭羽自然是讀過不少書的,後來天下大亂,蕭羽便想投奔當時實力最強的趙啟,可惜人家手下不缺人,根本看不上還是年輕小夥子的蕭羽。
無奈之下,蕭羽隻能投了實力最弱的李恒。
李恒當時正在招攬人馬,蕭羽來投他自然高興,不過看著蕭羽這個年紀,他如何能委以重任,這讓蕭羽很鬱悶。
不過顧晟還是很看重蕭羽的,不說彆的,就說兩人年紀相仿,可蕭羽的談吐,學識就讓他很佩服。
於是在顧晟的舉薦下,蕭羽才作為謀士留在李恒身邊。
沒多久,李恒就知道了蕭羽的能力,從那以後,他才明白,不能以貌取人,更不能以年齡來區彆一個人的才能。
蕭羽就這樣一直跟著李恒,矢誌不渝,成了李恒的大管家。
立國後,即便實行了三省六部製,可還是設了丞相一職,領銜三省六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即便科舉製度,也是李恒和蕭羽,以及現在大殿裡很多最初投奔李恒人一起商討出來的。
現在你梁方竟然拿進士出身說事,豈不是打他們這幫人的臉。
武將那邊更恨不得將這家夥撕了,他們大多數人都是泥腿子出身,參軍時,大字都不認識一個,後來為了能很好統兵,不得不跟著諸如蕭羽這些文人學習,現在你梁方拿這個說事,你他娘的什麼意思?看不起我們?
更重要的是,這話讓李恒極為不爽,他可是平民出身。
他小時候家裡窮,可沒上過學,起兵前認識的那些字可都是顧晟教他的。
可顧晟也沒讀過多少書,勉強認識一些字罷了,他們都是起兵後,隨著實力強大,投靠的文人越來越多,這才開始接觸各類書籍,才知道了上古先賢。
果然,不等顧承寧說話,蕭羽先怒了,儘管他已經五十六歲了,可聲音依舊如洪鐘一般。
“混賬,你這是在嘲諷陛下和我等大臣嗎?我們可沒有一個是進士出身的。”
蕭羽這話一出,梁方這才反應過來,自己說錯話了。
可眾人根本不給他辯駁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