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顧承寧對那個商人的承諾,確實起了作用,他全家沒有被流放,隻不過家產是沒了,就這,他依舊對顧承寧感恩戴德。
此次督察院禦史倒是上了幾份彈劾顧承寧的奏折,主要是說顧承寧隨意抓捕莊敏等人,然後被李恭一通訓斥。
朝廷經過一陣研究,決定不再重考,隻從剩餘的試卷裡開始拾遺,補全名次,而那五個被錄取的考生,不予追究,但是名次放在最後。
最終,此次錄取六十五人,除了四十多名寒門,依舊有十幾人是世家,商戶子弟。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這些世家大族,要錢有錢,要人有人,有許多資源,即便是用資源鋪路,也能出幾個人來。
而以前對按察司嗤之以鼻的讀書人,此次對按察司的態度倒是緩和了不少。
終於到了年底,正月初一,大乘稱為元旦,這一天是每年第一天,需要召開大朝會。
相比曆史上其他朝代那不人性化的早朝,大乘比較人性。
早朝一般在辰時三刻開始,也就是早上七點四十五。
這就不用大臣們三更半夜起床,天亮起床完全跟得上。
而且,大朝會一般也不會超過兩個時辰,基本在午時前就結束了,不妨礙大家吃午飯,否則還得餓肚子,反正皇帝是不會管大臣的飯。
京城五品以上官員上千人,也不現實。
顧承寧這些三品大員還好,可以站在太和殿內,儘管開著門。
可那些三品以下的官員就慘了,站在門外,喝西北風,一個個穿的跟狗熊一般。
此次主要是商議皇帝年號,還有文科會試舉行時間,還有今年各部工作安排。
事實年號這事,三省已經商議過了,現在就是告訴大臣們一聲,沒有意見就這樣了。
李恒的年號為建武,而李恭的年號定為建安。
顧承寧心想,這年號也不知道誰提出的。
建武曆史上是劉秀的年號,建安是漢獻帝的年號,一個是開國皇帝,這一點李恒跟劉秀倒是有一點相似。
可建安這年號就有點不好,畢竟漢獻帝那可是大漢四百年的亡國之君,雖然亡國跟他關係不大。
不過建安這年號,讓顧承寧聽著就有些不舒服,儘管他明白,以李恭的能力,不至於亡國。
可心裡就是有點不得勁,不過他也不會公開站出來反對。
第二件事就是科舉會試時間不變,跟往年一樣,定在二月十五。
下來的事,顧承寧毫無關心,反正跟自己也沒多大關係。
李恭的政策基本還是沿襲了李恒的政策,並沒有太大的變動。
大朝會結束後,就進入了為期五日的沐休。
一直到初六前,沒有特殊情況,衙門都是不辦公的。
顧承寧帶著孩子們在院子裡放煙花,想起自己上輩子,放個煙花都不行,每年過年,政府就明令禁止,不許燃放煙花爆竹,也不知道是那個王八蛋,一心想要將這個上千年的習俗取消。
說什麼怕汙染,怕火災。
上千年了沒有汙染,就過年那會就汙染了,那麼多的廠房,汽車。
比起工業汙染,這點汙染屁都不是,至於火災,平時不放炮,也依舊出現火災,總之,提出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這些所謂的專家,不是蠢就是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