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泰三年五月八日,南山腳下,受禪台。
十一歲的皇帝身穿龍袍,頭戴冕旒皇冠,站在受禪太上祭天。
台下文武大臣分彆站在兩旁,四周有羽林衛,龍武衛嚴密把守。
祭祀完畢的皇帝,接過早已經寫好的禪位詔書,緩緩打開。
谘爾梁王:昔者帝堯禪位於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於常,惟歸有德。
乘道陵遲,世失其序,前有北狄南下,後有西域諸番國反叛。
幸賴梁王神武,拯茲難於四方,惟清區夏,以保綏我宗廟,豈予一人獲乂,俾九服實受其賜。
今王欽承前緒,光於乃德,恢文武之大業,昭爾考之弘烈。
皇靈降瑞,人神告征,誕惟亮采,師錫朕命,僉曰爾度克協於虞舜,用率我唐典,敬遜爾位。
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天祿永終。
君其隻順大禮,饗茲萬國,以肅承天命。
隨後顧承寧同樣身穿皇帝龍袍,頭戴皇冠,上前接了禪位詔書。
幼帝退在一旁。
顧承寧走上封禪台,開始祭祀天地。
祭祀結束後,顧承寧麵對滿朝文武,開口說道。
“吾上承天命,下應黎民,承繼大統,即日起,立國號大梁,改元太初,建都永寧,諡父親安夏王為太祖武皇帝,諡母親衛氏為文德皇後,封遜帝李鈺為山陽郡公。”
朝臣紛紛跪下參拜新帝。
五十二歲的顧承寧,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三十六個年頭,登基為帝。
兩個月後,顧承寧便封程錦和為皇後,許靖芸為德妃。
皇後和德妃的冊封大典,顧承寧並沒有大肆操辦,而是一切從簡,畢竟如果大操大辦,那是需要花很多錢的。
就連皇後,皇妃冕服,鳳冠都隻簡單做了兩套。
又兩個月後,顧承寧開始冊封功臣。
馮勝和蕭銓還是之前的爵位,不過給他們加了正二品的頭銜。
楊玄臣為唯一一位冊封的國公,之前鄂國公全家被殺,封號被除,於是楊玄臣被封鄂國公。
常山依舊封為常山郡公,世襲罔替,馮威封西海郡公。
陳軒,鄭鑫,餘姚,這些人這都封了郡侯,世襲罔替。
還有韓況,徐疆,韓青,等人都封了縣侯。
顧承寧的妹夫韓頌,被封了縣侯,封地照舊,食邑提升了兩百戶。
就連黃炳顏,都封了一等伯,梁虞作為老臣,封了縣侯。
管興,曹大卯被封二等伯,這些也都是世襲罔替。
不過這些人都不給封地,隻有食邑。
其他的開國元勳爵位不變,食邑保留,封地收回,隻有趙國公,魏國公,西寧侯封地保留。
另外,原來皇室的各王封地也收回,爵位食邑保留,公主的封號保留,食邑收回,每月由戶部按照朝廷三品官員的俸祿發給他們錢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