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大世書》寫的不錯,隻是不適合大秦帝國,秦以法強,法統不會改變,儒家應該學會知足。”
深深的看了一眼文通君,嬴政語氣變得淩厲:“你效仿文信侯,想必也清楚文信侯的結局?”
“今日朕不想深究,你繼續執掌博士學宮,安心修史吧!”
“臣奉詔,臣謝過陛下!”
這一刻,文通君朝著嬴政肅然一躬,他心裡清楚,一切都已經塵埃落定了,儒家暫時脫離了危機。
隻是一想到修史,文通君眼中便滿是苦澀,每一個人都一樣,都希望在朝堂之上大顯身手,結果……
原本他在朝堂之上大顯身手,位高權重,就算是大秦帝國的三公九卿也不會對他無禮。
一卷《王道大世書》徹底將這一切埋葬了,儒家再一次恢複了到了孔夫子奔走諸國的時代。
一切又得從零開始!
……
“就從夏開始,朕希望夏史書,必須要客觀,而不是刻意扭曲抹黑!”
嬴政朝著文通君微微一笑,道:“修史,這是名傳千古,後人稱讚的大事,若不是儒生才識淵博,朕也不會讓爾等去。”
……
“臣謝陛下!”
修史雖然能夠名傳千古,但這不是儒家的追求,更不是文通君的訴求。
儒家不同於其他諸子百家。
特彆是政治態度之上,與法家依附皇權、道家疏離皇權的政治態度截然不同,儒家追求與皇權的一種合作態度。
他們要平等!
他們也要尊重!
儒家往往既會執著地向君主權力集團靠攏,希望取得君王的信任,以進入到權力體係中去,參與國家治理的政治活動。
與此同時,儒家亦會堅持自己的政治原則和價值理想,並不會因此放棄自己的政治主張,一味地取悅於君主,像法家那樣完全成為皇權的依附者。
隻不過,這樣的訴求,在嬴政看來,這根本就像是又想當婊|子又想立貞節牌坊,簡直異想天開。
而且儒家追求的政治目標是天下有道,仁政,所以,他們的政治思想往往是理想主義的,他們自己設計了一整套理想化的政治價值,並且想用這一套理想化價值規範政治、約束君主。
法家依附皇權,大秦帝國才會是絕對皇權,而儒家骨子裡想要其實是漢以後,盛行於天下的王與士大夫共天下的相對皇權。
他們想要君主隻是一個模範,而治國理政有他們在……
隻是嬴政是一個權力欲望強盛的人,他更不可能親自從絕對皇權過渡到相對皇權,他的有些想法,需要絕對皇權去推動。
比如點燃科技樹!
所以,儒家隻能被犧牲。
說到底,嬴政要的也不是法家,他想要的隻是秦法,如今經過百年發展,秦法早已經成為了獨立的體係。
所以,對於諸子百家,嬴政的態度很明確,那便是不能用就打壓,大秦帝國之中不可能存在不聽話的組織。
布衣傲王侯,嬴政欣賞這樣的骨氣,但是他可以傲王侯,卻不能違背朝廷的政令,在大秦帝國之中,朕之令,大過天。
……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小書包小說網小說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