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同舟之情(2 / 2)

華娛大掌門 心存齋想 4094 字 1個月前

日後路上或沒有更美的邂逅,但當你智慧都醞釀成紅酒,仍可一醉自救……

曾經擁有的春季,曾經走過的穀底,人生是場興替,忽高也忽低,不輸氣勢……

港島雙文的歌詞有種特殊的味道,甚至都不需要編曲,讓人看了便能沉下心來。

唱完《年度之歌》,演唱會已經進行了3個小時,時間來到了10點。

林楷文開始象征性的謝場,他猜到觀眾一定會喊Encore,團隊也早就做好了後續準備,這其實就是走個過場而已,他連樂隊都還沒感謝呢。

很快,假裝下台的林楷文再次回到舞台上,換了一身衣服的他向四周觀眾揮著手。

觀眾們也給與了熱烈的歡呼,樂手都還沒撤呢,他們也門清。

當掌聲漸漸平息,林楷文說道:“其實咧,除了《滄海一聲笑》,我還改了另外一首大家熟悉的歌,不過在唱之前,我要先感謝今晚在我身後的樂隊以及所有的工作人員,是大家的努力成就了這場演出。”…。。

“演唱會總監杜自馳先生,樂隊指揮唐奕聰先生,吉他手包以正……”

在林楷文介紹樂隊的時候,伴舞演員還有幕後工作人員也走上了舞台謝場,他們紛紛換上了統一的白色著裝,胸前印有“同舟”二字。

等林楷文介紹完畢,樂手們開始演奏,這旋律剛彈起,所有人聽了都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交織了笑和淚,這小島走下去

獅子山中見證人群裡,失散團聚

一家親親到有時矛盾,不必以敵人自居

同舟之情,攜手走過崎嶇

……

這是《獅子山下》?很像,但聽著又不是。

要說哪一首歌能完全代表港島,展現港島的精神麵貌,那隻能是《獅子山下》,也隻有《獅子山下》,其他任何一首粵語歌連提名的資格都沒有。

六七十年代正是港島手工業繁榮、經濟開始騰飛的時候,是廣大民眾吃苦耐勞、自立自強、同舟共濟、奮發圖強的精神鑄造了港島的經濟神話。

《獅子山下》建構了一種既有彆於鄉土身份又脫離殖民者的新的共同體想象,這首歌因此也成為了港島精神的代稱。

林楷文演唱的這首《同舟之情》就是在《獅子山下》的基礎上改編的,情感和精神一脈相承,特彆是在這個臨近回歸的節點上,意味更深。

很快,直接借鑒《獅子山下》的部分唱響,那些登台的舞蹈演員和工作人員一起大合唱:

人生,不免崎嶇

難以,絕無掛慮

既是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

拋棄區分求共對

……

七八十年代的港島在各方麵都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今天到場的觀眾哪怕年紀再小,也經曆過80年代,回憶中的港島都是那麼的美好。

任何文化的繁榮都離不開發達的經濟作為基礎,隻是當經濟真的發展起來後,人們又會被生活、欲望還有資本推著往前走,再也回不到從前。

再次聽到這首《獅子山下》的片段,許多人就像遇到了多年未見的老友,碰著了遺憾終生的初戀,頓時熱淚盈眶。

《獅子山下》的作者顧佳輝和原唱羅文同樣感動得眼眶泛紅,情難自禁。

一輪又一輪的合唱,被勾起回憶,忍不住情緒翻湧的港島觀眾愣是把這首歌唱足了八分鐘,一直在《獅子山下》這部分打轉,林楷文和樂隊也不得不陪著他們。

杜自馳已經站在了林楷文身邊,一邊打著拍子一邊說:“我猜到效果可能會不錯,但沒想到居然會那麼好,你這個想法真的是太絕了。”

林楷文沒有太高興,相反臉上的笑容還有點僵,因為他發現觀眾並沒有離席的念頭,低聲道:“大佬,觀眾不願走,想個辦法。”

杜自馳露出一個愛莫能助的笑容:“沒辦法,隻有繼續唱,二謝,三謝,直到觀眾滿意為止。”

“丟!”

這尼瑪才第一場,現在就把為之後準備的東西拿出來,那後邊怎麼辦,他發行的作品能唱的基本都唱過,老子已經沒歌了。

心存齋想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筆趣789】?xiaoshubao.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