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門廣場上。
秋日豔陽高懸,遠處巍峨的宮殿佇立,四方青磚無限延展開去。
襯的佇立於此的兩位皇女格外渺小。
長公主與郡主是在朝臣入殿後抵達的,靜默佇立,等待散朝時,能第一時間得到結果。
“阿嚏。”
冷風吹來,嬌小玲瓏,臉龐精致的安平輕輕打了個噴嚏,揉了下,鼻頭便有些發紅。
長公主瞥了她一眼,將身上的披肩給她披上。
安平裹在衣物裡,扭頭,看向“姑姑”,忍不住開口:
“你說,他會不會有事?”
永寧那滿是書卷氣的臉龐上,精致如刻的嘴唇抿成了一條線,並未給出回應,安平璀璨的眸子,灰暗下來。
會不會有事?
大概……不會好過吧,至於更深層的擔憂,即,齊平是否真的投敵,更是想也不敢想的。
長公主視線飄遠,藏在袖子裡的纖手攥著,捏了把汗。
就在這時候,忽而,一道穿道袍,繡陰陽八卦的人影飄然走出。
兩位皇女一愣,心說怎麼有個道人出現,而且,都沒看到他進入。
那道人好奇地看了她們一眼,身影一閃,離開了。
長公主心頭一動,猜到此人可能是道院中人,可為何會出現在此處?
她突然意識到,金鑾殿內,可能發生了一點她預料之外的變化。
又等了一會,遠處的建築中,文武百官如潮水般湧出,朝這邊蔓延過來。
散朝了!
永寧與安平對視一眼,都是精神一振。
目光朝人群望去,並未看見齊平,卻發現,群臣神情複雜,尤其是都察院的禦史們,更是低垂著頭,很沮喪的模樣。
穿黑紅錦袍的杜元春,昂首挺胸,望見兩女,輕輕頷首。
永寧口乾舌燥,高聳的胸脯起伏,意識到了什麼,忙喚來人群中的小太監:
“本宮問你,朝堂上發生何事,為何群臣這般模樣?”
她沒有直接問齊平,而是拐彎抹角。
小太監低眉順眼,不敢隱瞞,當即繪聲繪色,將朝堂上的一切,給講了一遍,竟也是酣暢淋漓的模樣,似乎頗覺過癮。
而兩位皇室女子已經呆住了。
安平瞪圓了眼睛,仿佛聽書般,腦補出了殿內刀光劍影,唇槍舌劍,那小捕快身陷絕境,陡然翻盤,被皇帝當庭扶起。
更豪邁而行,七步成詩,痛斥都察院。
若非親耳聽聞,八成以為,是市井說書先生編造的橋段。
“所以……他果然是冤枉的……非但洗刷了冤屈,更大罵了那幫人?”安平郡主眸子亮亮的。
心中懸著的大石,終於落地,更是喜笑顏開,隻覺天氣都明朗了許多。
沒事了!
長公主藏在袖子裡的拳頭舒展,手心滿是滑膩的香汗,嘴角微微揚起,努力維持著矜持。
又想到,救下齊平的竟是首座,愈發驚奇震撼,突然想起什麼:
“那齊大人呢?為何沒出來?”
安平小雞啄米般點頭:“對呀對呀,他人呢?”
小太監道:
“陛下請齊大人去宮裡歇著了,要說說話。”
……
……
道院。
當東方流雲返回這座古鎮般的建築群中後,便聽到犬吠聲,金黃色的柴犬撒歡奔跑過來。
“弟子見過犬鎮守。”東方流雲不複在朝堂上的傲氣,謙卑極了。
阿柴沒搭理他,隻是搖著尾巴,朝天空嗷嗷叫,很快,一道裹著道袍,長發用木棍紮在腦後的身影降臨。
東方流雲眼觀鼻,鼻觀心。躬身拜下:
“弟子拜見魚長老。”
魚璿機今日沒怎麼醉,眼神是清明的,虛踩空氣,懸浮在他頭頂,問道:
“此去如何?”
東方流雲道:“齊師弟已然無恙。”
“不錯,滾吧。”魚璿機擺擺手。
東方流雲屁顛屁顛離去,不敢多呆,一溜煙跑出好遠,才扶著膝蓋,喘氣休息。
“大師兄,你好像很怕魚長老?”青衣道童走過來,不解地問。
東方流雲直起腰身,輕輕歎了口氣,負手而立,眼眸滄桑道:
“小師弟,你還是太年輕,以師兄我縱觀曆史所得,凡是絕美的女子,身旁往往伴隨危機,若是與天選之人有牽扯的女子,更是極為危險,貿然靠近,恐有災殃……”
頓了頓,他一臉鄭重,無比嚴肅道:
“尤其切記,絕不要對這些女子生出彆的念頭,最好,連話都不要說,如若不然,輕則打臉,重則身隕道消!”
小師弟表情茫然,張了張嘴:“大師兄……”
“懂了麼?”
“……懂了。”
鏡湖危樓。
心情不錯的魚璿機輕飄飄落下,驚訝發現,首座竟未入睡,而是凝視南方。
“你在看什麼?”魚璿機問。
身披陰陽魚道袍,長發黑白間雜的道門首座說道:
“這一代禪子不日將抵達。”
魚璿機一怔,眉眼間輕佻儘去,鄭重問道:“禪宗想乾嘛?”
首座道:“入世。”
……
國子監。
早課尚未開始,學堂內,讀書人們交頭接耳,議論陣陣,在等待著朝會的結果。
忽而,學堂外的晨光裡,一名小廝疾跑而來,氣喘籲籲地在學堂門口站定:
“少爺,早朝……有結果了!”
何世安起身,緊張問道:“究竟如何?”
那名小廝跟著禮部尚書一同去的皇宮,散朝後立即跑來了這邊,還是熱氣騰騰的消息。
其餘讀書人也都閉上了嘴巴,期待地望過來。
小廝也不打怵,不慌不忙,將聽聞來的消息說了下。
因為不知道細節,故而,又腦補了些,但大體經過,是沒錯的。
當眾人聽到,道院來人證明,助齊平洗脫嫌疑,不少人露出吃驚的神情,心想這些天的傳言裡,不是說道院不曾開口嗎?
果然,傳言總是靠不住的。
“齊平沒事了!”
盧安與王晏二人組也興奮不已,這意味著,六角書屋不會倒。
一些先前詆毀過齊平的學子,則沉默不語,低調極了。
而等聽聞,皇帝陛下親自攙扶,齊平作詩這一節,整個學堂內,先是鴉雀無聲。
旋即,有人拍案叫絕:
“好一個七步成詩!果然不愧是我涼國詩仙!”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句子……”另外一名學子動容。
若純以詩詞水準看,這一首,相比於齊平過往的詩詞,不算太好,但勝在有故事加成。
眾所周知,有故事的內容,更易傳播。
就像為何齊平詩仙名氣大?
詩作量大質優是一點,更重要的,是桃川詩會上人未至,蓋壓京都的故事好。
而今日這一首,更是如此,許多人意識到,等這故事傳開,與詩作相輔相成,日後恐會成為“典故”。
將自己的故事,融入詩句典故,為後人訴說……這便是名傳千古。
而讀書人,哪一個抗拒的了?
“名垂青史……嗬,那楮知行,襯了齊公子一次還不夠,又襯一次,有趣,有趣。”一人拍手稱快。
一人嗤笑:“跳梁小醜罷了。”
……
皇宮。
早朝散去後,齊平便被宦官領著,沿著宮殿側門,朝深宮中走。
表麵上的說辭,是功臣蒙難,陛下深感不安,單獨安撫齊百戶,但齊平懷疑,皇帝就是想私下嘲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