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川冷靜回答:“這不是誰的船大,誰的刀快,而是如何用智慧和團結。我們村利用地形和潮汐,已經讓他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他說著,從船上搬下一些繳獲的倭寇裝備,包括弩箭和火油罐,展示給眾人。
“這些,是我們村民親手奪下的戰利品!”李川一聲大喝,語氣中透著堅定和自豪,“隻要願意和我們並肩作戰,我們就能用更多戰術打退倭寇,甚至徹底趕走他們!”
村民們的態度開始鬆動,尤其是看到戰利品時,幾名年輕人率先站了出來:“我們願意加入!”
經過一番努力,李川成功說服了三江村、白沙村和石橋村的部分漁民。短短數日,他的漁民艦隊從最初的二十餘人擴展到五十多人。雖然這支隊伍仍然顯得稚嫩,但他們的鬥誌與團結為即將到來的反擊提供了堅實基礎。
李川將擴展後的隊伍分為三個小組:
1.?伏擊隊:專門負責埋伏在海域險要處,執行突襲任務;
2.?巡邏隊:監視倭寇動向,並隨時傳遞情報;
3.?後勤隊:負責物資儲備與裝備修理,確保長時間作戰所需。
為了讓新隊員迅速適應,李川決定安排一次聯合演練。他利用村外的沙灘作為模擬戰場,在沙地上畫出倭寇船隻的假想位置。
“記住,我們的優勢在於機動性。”李川指著沙圖說道,“倭寇的戰船雖然堅固,但在狹窄水域中動作遲緩。我們要利用這一點,分散他們的兵力。”
他分派三組漁船分彆從不同方向包圍“假想敵”,並模擬突襲與撤退。漁民們在初期動作有些混亂,但李川耐心指導,逐步糾正他們的配合問題。
一名年輕漁民忍不住問道:“川哥,咱們這樣對付倭寇真的有勝算嗎?”
李川拍拍他的肩膀,笑著說道:“你們可不要小看自己。這片海是我們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而倭寇隻是外來者。他們對地形一無所知,對我們的策略更是束手無策。”
通過連續幾天的訓練,漁民們的配合明顯提升,伏擊隊也初步掌握了火油罐的使用技巧。李川特意強調:“這種武器威力巨大,但必須小心使用,否則可能反傷自己。行動前,潮汐和風向必須確認無誤。”
幾天後,巡邏隊傳來消息:一隊倭寇小船正在靠近村外的礁石水域。李川立刻召集伏擊隊與巡邏隊,一邊布置戰術,一邊分配任務。
“他們隻有五艘船,但人數大概在三十人以上。”李川快速分析,“我們的人數雖然不多,但裝備占優。按照計劃行動,先引誘他們進入礁石區,再用火油罐圍攻!”
伏擊隊的船隻分成兩組,一組藏在礁石後的暗流處,另一組偽裝成普通漁船,故意暴露行蹤吸引倭寇追擊。
果然,倭寇發現這幾艘“普通漁船”後,立刻加速靠近。李川在暗處注視著敵人的行動,他抓住時機,果斷揮手示意:“點火!”
伏擊隊迅速點燃火油罐,滾滾濃煙升起,火焰在海麵上燃燒蔓延,將倭寇的船隻分割開來。一艘倭寇小船試圖強行衝出包圍,卻撞上了暗礁,船身傾斜,幾名倭寇跌入海中。
“衝上去!”李川一聲令下,伏擊隊的漁船從四麵八方包圍過來,長矛和弩箭齊發,迅速清理殘餘敵人。
最終,這場伏擊以漁民的全勝告終,倭寇五艘戰船全毀,無一人逃脫。
勝利的消息傳遍周邊村落,更多漁民開始主動請纓加入艦隊。李川乘勢而上,號召各村聯手組成“漁**盟”,以更加穩固的組織對抗倭寇。
村長老陳感慨地說道:“川娃子,這片海終於有了個能帶領大家的人。隻要你在,我們一定能趕走倭寇!”
李川聽後,眼中閃過一抹堅毅。他知道,這場鬥爭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