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肉買好,吳飛又買了幾十塊豆腐乾。豆腐乾炒肉也是一道吳飛很喜歡的菜,隻不過在外麵吃到的豆腐乾都沒有老家的好吃。
說起來鎮上的豆腐在附近縣市都很有名氣,聽說以前有個皇帝經過鎮上,吃了鎮上的豆腐乾以後,亦是嘖嘖稱讚。
隻不過說起來名氣大,可惜產量一直都不高。主要還是能做出這樣好吃的豆腐,還是因為水的原因。鎮上就一口水井裡麵的水可以做出這個味道的豆腐。一天也就是百來桌豆腐的量。
其他的水井打出來的豆腐,都沒有那麼好吃。所以雖然一直都這樣傳,說是鎮上的豆腐好吃。但是很多慕名而來的人吃過以後,也就是那個樣子,和彆的地方的豆腐味道差不了多少。
其實他們買到的都是一些假豆腐,那一口水井就在一戶人家的院子裡麵,可以說是人家的私產,能做出那個味道豆腐的就他們家兩兄弟。
每天差不多就做一百桌的豆腐,一般賣一半的水豆腐,還有一半就做成豆腐乾。
做了幾十年的豆腐,一隻都是在菜市場裡麵擺一個攤位來賣。上午打的豆腐一般就賣水豆腐,下午做的豆腐就會做成豆腐乾。
不過他家的豆腐一般都是一些附近的老顧客來買,要不就是鎮上的飯店一次買一桌。
說起來,他家的豆腐還是限購的,一次最多就買一桌的量。說是祖上傳下來的規矩。
豆腐乾也一樣,最多也就能買一桌。吳飛他們這裡的一桌是36塊豆腐,以前都是賣幾毛錢一塊的,後來慢慢的從5毛、8毛、1塊,漲到現在的1塊5毛錢。
雖然他家的豆腐味道好,並且供不應求,不過價格還是和大家的一樣,一塊豆腐一塊五毛錢。
說起來,這麼多年豆腐漲價每次還是他們家最後才漲的。彆人家先漲,然後他們家才跟著漲。也算是吳飛他們鎮上的一個奇葩。
吳飛小時候就不止一次聽人說起過他們家的事情。今天來鎮上買菜特意趕過來去他家買豆腐,也算是見識一下這個鎮上的奇人。
等吳飛買好肉趕到賣豆腐的地方,就看見一個攤子前麵圍著一大堆的人,很多人都買好了豆腐,正準備離開呢。
等吳飛擠到攤位前頭的時候,攤位上麵的新鮮水豆腐已經一塊也沒有了。剩下的就還有一擔豆腐乾。
一擔豆腐乾也就是十桌的量,是一個特製的擔子裝著,一層一層的,一邊可以放五層,一擔正好是十桌。
豆腐乾要比水豆腐貴一點,一塊豆腐乾要2塊錢,一桌也是36塊豆腐乾。吳飛直接買了一桌。
不是吳飛不想多買,這麼多年就沒聽人說過有誰一次可以買到兩桌的,吳飛也就不開那個口了。
本來吳飛還想過來看看那打豆腐的兩兄弟呢,不過並沒有如願。今天賣豆腐的是一個十七八歲的小夥子,應該是那兩豆腐佬家裡的孩子吧。
現在正是學校上學的時候,看起來應該是上高中的年紀。不過吳飛並不奇怪,現在又很多的小孩,讀完初中就不去讀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