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午吳飛把魚撈回來以後,隔壁村來了幾個過來買魚的人。正好碰上吳飛提著一桶半死不活的魚回家。
看到愚人上門買魚,老媽對他們說:“馬小華,正好這裡有一些魚被漁網拉傷了,也不好養。不過拿回去吃還是一樣的,你們要不要?要是買的話便宜一點賣給你們好了。”
幾個人全部都是隔壁村的,老媽也都認識,年紀都在四五十左右。不過吳飛是一個也叫不上名字,隻不過有的看上去眼熟而已。
幾人看了看裝在桶裡麵的魚,鰱魚占大多數,還有一些鯉魚、鯽魚和草魚。不過那些魚身上的魚鱗都掉了不少,除非買回去就殺掉,想要養著是不行了的。
“這些魚都快要死了,能便宜多少錢一斤啊。我還想買回去養兩天等我兒子兒媳婦回來吃呢。”
看了看桶裡的魚,那個叫馬小華的大娘說道。看她的樣子,應該是想要買,不過還是說了一套話出來,應該是想要老媽多便宜一點。
“白鰱本來就賣的便宜,以前十塊一斤的,現在就算,七塊一斤好了。這個價錢,你就算去鎮上買呀差不多,買回來也差不多都死掉了。”
白鰱賣不起價錢,太容易死掉也是一大原因。
“至於其他的草魚、鯉魚還有鯽魚,就算十二塊錢一斤吧。也都是和市場上麵買賣的飼料魚價錢差不多了。至於這些魚的味道,那都是一樣的。還是那句話,不好吃不要錢。”
不好吃不要錢這一句話,現在幾乎成了老媽賣魚時候的口頭禪了,並且是越說越自然。好在這麼久以來,還沒有一個跑回來要退錢的。
說實在的,水庫裡麵的魚味道是要比一般的魚味道要好,再有一個,價錢也就是比一般的飼料魚貴一半左右,比起現在的肉價來,根本就沒得看的。
所以這一段時間裡麵,吳飛家裡賣魚的生意是越來越好。
馬小華在桶裡挑了一條差不多一斤半的鯽魚和兩條七八斤的白鰱出來,對老媽說道:“那我買兩條白鰱,一條鯽魚吧。我也回去烤一些魚乾,等家裡來人了,還可以當一個菜。說起來,白鰱還是做魚乾好吃。”
“這些鯉魚小一點的全部給我好了,正好多買一點回去做成烤魚乾。一次做一點點懶得起勢。我家裡那些老爺們隻喜歡鯉魚做的魚乾,彆的做了也不吃,能在桌子上麵端上端下好幾天。”
另外一個人看到馬小華挑了一條鯽魚和兩條白鰱,一下子就把桶裡麵的鯉魚包圓了。現在剩下的就隻有幾條白鰱和草魚了,還有兩條鯿魚和一條鯽魚。
這次死掉的魚裡麵,鯽魚是最少的。可能跟鯽魚平時喜歡沉底有很大的關係。在吳飛的印象中,鯽魚也是一種比較不容易死的魚。
“想要的你們都選去了,我就隻能挑剩下的啊?老板,挑剩下的魚應該比他們的要便宜一點吧?”
最後一人看前麵兩人都挑了自己想要的魚,看了看裝魚的桶,對老媽說道。
聽到還想要還價,老媽不乾了:“十二塊錢一斤的草魚和鯿魚,你買到了就偷偷笑吧。這兩條鯿魚十二塊錢一斤買你,我真是虧大了。再說,這些魚現在還沒有死呢,你們買回去殺掉,根本就和一二十塊錢一斤的沒什麼兩樣。”
“好吧好吧,反正都是要殺掉的。那就十二塊錢一斤買幾條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