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打出來的灶,上麵可以擺放烤魚的鐵架就可以了。
最後這個臨時的柴火灶決定建在後院靠院牆的地方,離著燒柴火灶的廚房也不遠,適合烤魚的時候照顧兩個地方。
在老爸的指揮下,吳飛和姐夫搬來紅磚、水泥、石灰還有沙子。
先把水泥、石灰和沙子加上水,和成砂漿。用砂漿把磚頭砌成一圈,一圈一圈的砌的差不多有一米來高。
其實平常的柴火灶不會砌那麼高,一般也就是八十厘米左右。不過這一次砌的柴火灶是專門用來烤魚的,所以這次特意的砌高了一點。
這樣一來的話,就算烤魚的時候,下麵起了一點明火,也不會燒到上麵烤著的魚乾。
柴火灶的灶膛砌的很大,到了上麵慢慢的往裡收了一點。到砌成粗坯的時候,灶膛的直徑大概是一米二的樣子,上麵灶口的地方比家裡的那一口大鍋要小一點,不過也有差不多九十裡麵的直徑。
正好在上麵可以放一個借來的鐵架,一次起碼可以烤上三四十斤的魚塊。
這次二百多斤的魚,去掉內臟以後的魚塊,也有二百斤。
要是單單用家裡那一個灶來烤,起碼需要四次才可以烤完。就算頭次烤的時候不需要烤的很乾,烤一次也需要不少於兩天的時間。
等考完的時候,那差不多是十來天以後的事情了。到了那個時候,那些醃在壇子裡麵的魚,早就被醃壞掉了。
灶的粗坯砌好以後,吳飛又用剩下的水泥砂漿把灶的外麵全部都塗抹了一遍,把磚頭之間的縫隙全部都填補了起來。
至於灶膛裡麵,吳飛就沒有去管它了。塗抹上去也是白費力氣,等明天一燒火,塗抹上去的砂漿就會裂開掉落。
想要裡麵塗抹以後不會開裂掉落,起碼需要把灶打好,過半個月再燒火,那個時候才不會開裂。
而吳飛他們打灶本來就是用來應急的,根本就等了那麼長的時間。所以裡麵就乾脆不去管他好了,反正也不影響使用。
等把灶打好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五點多的時候了。
老媽他們早就把魚洗乾淨並且切塊醃好了,本錢全部都用壇子裝好,整整裝了六個大半壇子。
其中青魚就裝了兩個大半壇子,彆看不是很多,這可是三千多塊錢的青魚啊。
說起來,吳飛從小到大吃過不少的乾魚,不管是曬的還是烤的,可是記憶中卻從來沒有吃過用青魚做的魚乾。也不知道青魚魚乾是什麼味道。
這一兩天全家人幾乎都是圍著這些魚在打轉,錢沒有賺到,人倒是累的不輕。
早上五六點才睡,中午早早的就起來了。剛剛把灶打好,停下來的吳飛又感覺有了困意。
回家以後的這一段時間,每天幾乎都保證了**個小時的睡眠,一下子隻睡了五六個小時,還真的有點不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