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縣城的菜市(2 / 2)

現在真正在家裡種田的年輕人,真的是一個都沒有了,像吳飛他們上麵這兩個小隊,在吳飛沒有回家以前,二猛就是唯一常年留在村裡的年輕人。

可是二猛也不靠種田為生,主要還是靠收山貨,幫人做臨時工,至於田地裡麵的事情,那是有空閒的時候,才會去弄一下,全部都是順帶的。

主要還是他爸吳丁雲在打理,要是忙不過來的時候,或者有什麼力氣活的時候,二猛才會抽空去幫忙。

反正現在真正在村裡靠著土地賺錢的,那是一個也沒有,村裡拋荒的地比還在耕種的地,要多的多。

不過在靠近縣城的地方,倒是很少有荒地的。大部分都都是用來種上了菜還有瓜果。

不過吳飛經常開車路過那些地方,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那就是種的菜都比較零散,很少能看到成片種植一個品種的。

這個現象跟吳飛他們當地的情況有很大的關係,反正全縣不管那一個村,人均耕地麵積都不大,特彆是越靠近縣城,人均耕地麵積就越少。

讀高中的時候,有一個關係比較近的同學,家裡就離縣城隻有幾公裡,他們一家四口,分的荒山不算,能種植水稻的水田,加起來還不到三畝。

零零碎碎的旱地也不到兩畝,因為在以前主要是種植水稻為主,在用水方便的地方,很多的旱地也被圍成了水田,用來種植糧食了。

所以在平地上麵留下的旱地就很少了,大部分旱地都是在用水不方便的山上,這些地後來就慢慢的拋荒了。

到了現在,那些山上的旱地不是種上了樹,就是完全的拋荒了。

在靠近縣城的這些地方,現在用來種菜的土地,大部分都是以前用來種植水稻的水田。

不過也是各家種各家的,零零碎碎這裡一塊那裡一塊,就不要說什麼規模效應和統一規劃了。

大部分都是附近的村民自己種自己賣,有些家裡條件好不種菜的,那些土地也一般都是承包給同村的人來種。也很難形成規模化的種植。

縣城一個最大的農貿市場,裡麵就有很多臨時攤位,就是給附近這些種菜的農民準備的。

以前沒有那個農貿市場的時候,大家一般都是挑著擔子,在大街上麵隨便一擺就開賣了,遠遠的看到城管來了,趕忙挑起擔子就跑。

以前為了這樣的事情,附近的菜農沒少跟城管隊的發生衝突。

後來鬨的矛盾多了,縣裡才把農貿市場擴建,形成了現在的規模。現在已經很少能看到在大街上挑著擔子賣菜的了,大部分要賣菜的,都會進農貿市場去賣。

在農貿市場,除了有臨時的攤位出租外,還有好幾塊搭上了棚子的空地。在那沒有攤位的空地上麵賣菜,是不需要叫攤位費的,隻需要交兩塊錢的衛生費就可以了。

不過收衛生費的,一般都在上午九點多的時候才來收,你要是賣的快,在九點以前就把菜賣完了,連那兩塊錢的衛生費都可以省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