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飛也想過要不要成立公司,到時候組織村裡所有想要種菜的人,把大家全部都拉到公司裡麵來,建立統一的品牌,再統一銷售渠道,把種菜的事情像經營公司一樣來運作。
不過吳飛想了一下以後,就打消了成立公司的想法。一來村裡現在真的有種菜想法的人並沒有多少,彆看大家看著眼熱,時不時的就向吳飛打聽一下消息。
可是村裡上了年紀的人,哪一個不是和土地打了半輩子的交道,種菜的事情就沒有哪一個沒有種過的。以前也有很多時候,菜是種出來了,可是卻賣不出去,就算是賣出去了,可是到手的錢,去掉種、化肥、農藥以外,剩下的就沒有幾個錢了,還沒有算上種菜花掉的功夫呢。
所以到了後麵,村裡的大部分土地都沒有人種了,家裡可以走的開、能夠在外麵賺錢的人全部都跑到外麵賺錢去了。
所以大家雖然看著眼熱,可是真的動起來的卻沒有幾個。
最主要的還是吳飛怕麻煩,自己在自己地裡種菜,忙不過來直接請人來乾活就可以了,賺多賺少都是自己的。
就算真的碰到菜價不好的時候,吳飛還有農場呢。吳飛有時候在想,要不要把露天種植的蔬菜,全部都收進農場裡麵去,等到價錢最高的時候再拿出來賣。
像最常見的四季豆,一年中最便宜的時候隻能賣兩三塊錢一斤,並且價格最便宜的時候,也是產量最高的時候,那時候批發出去的價錢最多也就一塊錢多錢。
而四季豆賣的最貴的時候,一斤就要賣七八塊錢,差不多是最便宜的時候的三倍價錢。
吳飛隻要在四季豆最便宜也是產量最大的時候,把四季豆收到農場裡麵,然後等到價錢高的時候拿出來,就能夠輕而易舉的多賺兩三倍利潤。
其他所有露天種植的蔬菜都是一樣的道理,露天種植的蔬菜和大棚種出來的蔬菜,價錢最高和最低的能相差好幾倍。
吳飛雖然有這個想法,並且也和康柳商量過要怎麼實施這個計劃。最後兩人討論了好久,發現這個計劃隻能等到新的農貿市場開張以後,自己買的那些店麵到手,然後自己開一個蔬菜批發部才有實施的可能。
不過暫時農貿市場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可以開張呢,雖然聽說工地上麵在四月底的時候就重新開工建設了,可是完工的日子還不知道要多久。
隻是買店麵交第二期錢的通知已經下來了,六月一號到三號就是第二期繳款的日期。再過幾天,吳飛又要準備70萬才行。
等交完第二期的10萬塊錢以後,到了第三次交錢的時候,離店麵到手的日子也就近了。
因為按照當時第一次繳款時候的說法,第三次交錢的時候,就是市場主體建築完工的時候,那時候交完錢就可以簽訂正式的購房合同,並且辦手續了。
等到裡麵的配套設施完工以後,也就是新農貿市場開張的時候。不過說是那麼說,真要等新的農貿市場開張,還不知道要多久呢。
不過雖然不知道自己的蔬菜批發部還要等多久才能開張,吳飛也開始慢慢的做準備了。